劉明程
(沈陽靚都景觀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11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發展,作為引導和疏散人流的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觀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個城市的道路景觀和綠化狀況是評價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景觀的重要因素和指標。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觀和綠化能很好的反映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園林景觀路作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角色,其規劃設計更是受到社會的重視。
園林景觀路是指在城市的重點路段,強調沿線綠化景觀,體現城市風貌和綠化特色的道路,就是園林景觀路。園林景觀路的綠地規劃內容主要有:分車綠帶、行道樹帶、路側綠帶和交通島綠帶。一般城市園林景觀路的綠化用地較多,有較好的綠化條件,應選擇觀賞價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綠化特點與綠化水平。
在規劃道路紅線寬度時,應同時確定道路綠地率。《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7J5一97》中規定: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于40%;
(1)種植喬木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樹綠帶寬度不得小于1.5m;(2)主、次干路中間分車綠帶和交通島綠地不得布置成開放式綠地;(3)路側綠帶宜與相鄰的道路紅線外側其它綠地相結合;(4)人行道毗鄰商業建筑的路段,路側綠帶可與行道樹帶合并:(5)道路兩側環境條件差異較大時,宜將路側綠帶集中布置在條件較好的一側。
(1)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應確定園林景觀路與主干路的綠化景觀特色。園林景觀路應配置觀賞價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于街景結合;主干路應體現城市道路綠化景觀風貌;
(2)同一道路的綠化宜有統一的景觀風格;不同路段的綠化形式可有所變化;
(3)同一路段上的各類綠帶,在植物配置上應互相配合,并應協調空間層次、樹形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變化的關系;
(4)毗鄰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綠化應結合自然環境,突出自然景觀特色。
(1)道路綠化應選擇適應道路環境條件、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城市園林景觀路的規劃設計探索物種類。
(2)寒冷積雪地區的城市,分車綠帶和行道樹綠帶種植的喬木,應選擇落葉樹種。
(3)行道樹應選擇深根性、分枝點高、冠大蔭濃、生長健壯、適應城市道路環境條件,且落果對行人不會造成危害的樹種。
(4)花灌木應選擇花繁葉茂、花期長、生長健壯和便于管理的樹種。
(5)綠籬植物和觀葉灌木應選擇萌芽力強、枝繁葉密、耐修剪的樹種。
(6)地被植物應選擇莖葉茂密、生長勢強、病蟲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觀葉、觀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應選擇萌孽力強、覆蓋率高、耐修剪和綠色期長的種類。
2.5.1 分車綠帶設計
①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應形式簡潔,樹形整齊,排列一致。喬木樹干中心至機動車道路緣石外側距離不宜小于0.75m。②中間分車綠帶應阻擋相向行駛車輛的眩光,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間的范圍內,配置植物的樹冠應常年枝葉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③兩側分車帶寬度大于或等于1.5m的,應以種植喬木為主,并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其兩側喬木不宜在機動車道上方打接。分車綠帶寬度小于l.5m的,應以種植灌木為主,并宜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④被人行橫道或出入口段開的分車綠帶,其端部應采取通透式配置。
2.5.2 行道樹綠帶設計
①行道樹綠帶種植應以行道樹為主,并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綠帶。在行人多的路段上,行道樹不能連續種植時,行道樹之間宜采用透氣性路面鋪裝。②樹池上宜覆蓋池算子。行道樹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幅為準,最小種植株距應為4m。行道樹樹干中心至路緣石外側最小距離宜為0.75m。③種植行道樹的苗木胸徑:快長樹不得小于5cm;慢長樹不宜小于5cm。④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行道樹綠帶應采取通透式配置。
2.5.3 路側綠帶設計
①路側綠帶應相鄰用地性質、防護和景觀設計要求進行設計,并應保持在路段內的連續與完整的景觀效果。②路側綠帶寬度大于5m時,可設計成開放式綠地。開放式綠地中,綠化用地面積不得小于該段綠帶總面積的70%。③瀕臨江、河、湖、海等水體的路側綠地,應結合水面與岸線地形設計成濱水綠帶。濱水綠帶的綠化應在道路和水面之間留出透景線。④道路護坡綠化應結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緣植物。
2.5.4 交通島綠地設計
①交通島周邊的植物配置宜增強導向作用,在行車視距范圍內應采用通透式配置。②中心島綠地應保持各路口之間的行車視線通透,布置成裝飾性綠地。③導向島綠地應配置地被植物。
綜觀以上城市的園林景觀路的規劃設計,從設計角度上,提出城市的園林景觀路的規劃設計要針對該城市的具體環境和現狀,做出相應的規劃和布局;城市的園林景觀路的規劃設計要結合該城市的文化背景,使園林景觀路成為展現該城市文化的通道;城市園林景觀路的景觀整體規劃設計和景區劃分以人為本,注重景觀功能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要注重道路節點的規劃設計。必要時可以規劃廣場和交通島來分散人流和車流;注重雕塑等園林小品在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中的運用;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的植物配置要注重綠化景觀的時空變化和生態效應。
3.1 城市園林景觀路的景觀規劃設計最主要的特色是園林景觀和該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這是做好一個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的首要條件。
3.2 城市園林景觀路的景觀整體規劃設計和景區劃分以人為本,注重景觀功能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統一。
3.3 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要創造一個觀賞性高的景觀生態系統。生態理念中的生態群落理念是綠地植物配置的重要思想。硬質景觀要融于綠色植物生態系統之中,其所占綠地總面積的比例要適中。
3.4 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要注重道路節點的規劃設計。道路節點是車流和人流匯聚的地方,其規劃設計首先要滿足道路交通需要。同時還要注重道路節點景觀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統一。
3.5 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要注重綠化景觀的時空變化。綠化植物配置要講究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喬灌木和地被植物、開花的木本和草本植物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一個四季常綠、四季有花,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生態群落。
3.6 城市園林景觀路的路側綠地、分車隔離帶、行道樹帶、交通島綠地規劃設計要以《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一97》的要求和指標為依據,同時還要注意各綠帶在園林景觀路景觀的縱向和橫向的協調統一。
3.7 注重雕塑等園林小品在城市園林景觀路規劃設計中的運用。雕塑等園林小品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但其數量和比例要適中。
3.8 城市的園林景觀路的規劃設計要針對該城市的具體環境和現狀,做出相應的規劃和布局,其規模大小要根據不同城市具體規劃。
[1]建設部.CJJ75-97.1997,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2]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中國當代城市設計精品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08.
[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城市總體與分區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01.
[4]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設部城鄉規劃司主編城市規劃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業出版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