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明
(遼河油田金馬公司,遼寧 盤錦 124000)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的原料。對石油的尋找到利用,大致可以總結成為四個階段,即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石油煉制。
(1)向油藏注入沸水熱流體,使油層就地發生燃燒形成移動熱流,從而增加原油流動力;(2)向油田注入一定量的高溫蒸汽,關井等待蒸汽的熱能向油層均勻擴散,在開井的開采重油;(3)向油層注入空氣或是氧氣,用電學或者化學等方法使油層達到其燃點,并保證油層持續燃燒。通過燃燒部部分地裂解重質油分,采出輕質油分。(4)把合適的菌種及營養物注入油藏,使菌株在油藏中繁殖,然后代謝石油,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提高石油采收率;(5)向油藏注入二氧化碳或輕汽油來降低石油稠度;(6)注入有機物的水溶液或壓入可以改善油與水之間的表面張力的物質,將油從巖石中分解出來。
(1)油藏的情況在被開采的過程中不斷的變化,因此整個開采的過程是一個不斷了不斷改進的過程;(2)開采者通常情況下不會與礦體直接接觸,一般都是通過專門的測井來進行;(3)油藏的某些特點必須在生產過程中才被慢慢被了解、認識。
(1)測井工程,把鉆過的巖層和油氣藏中的原始狀況和變化情況的信息,通過對地球物理方法的在經痛中應用,用電纜傳到地面,據以綜合判斷,制定合理的技術措施;(2)鉆進工程,在油氣田的開采過程中,通常要打幾百甚至幾千口井,對于不同目的性的鉆井工作,有著不同的技術要求。但都應以污染少、質量高、持續利用率高為前提進行合理鉆井;(3)采油工程,是一種將油從井底升至井口的工藝技術。各種有效的采油措施,都能夠很好的保證油田的正常生產,盡可能的排除結蠟、出水、出砂等故障;(4)油氣集輸工程,是一種對油氣進行收集、分離、處理、計量、儲存、運輸全程完善合理的工藝技術。
根據石油企業開采的工程項目特點,其整個石油開采隊伍中的工作人員、所需的機械設備、所開采的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都有可能發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必須進行提前做出一套合理的開采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本預案的適應范圍為石油勘探、開發、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下列事故災難的應對工作。
石油企業開采項目的項目經理應該是應急救援小組的第一負責人,擔任組長職務,能夠在突發緊急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斷,進行有條不紊的指揮工作。小組其他成員的設定應有組織內部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員擔任,能夠配合組長工作,在緊急情況下對具體實施和組織工作進行處理。
2.2.1 搶險小組:設定并實施搶險行動方案,協調有關部門進行搶險行動,及時向總部報告搶險進展。
2.2.2 安全疏散、警戒組: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無關人員的撤離疏散,保證現場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及參加搶險的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2.2.3 后勤保障部:負責搶險器材和設備的調集,合理的布置搶險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
2.2.4 醫療救護組:負責現場傷員的救護工作,確定受傷人員需要治療和救護的醫院,事故現場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的調配以及相關病害的預防工作。
2.2.5 事后處理組:負責好遇難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對遇難家屬的撫恤金及因傷入院人員的經費問題,做好一切的事故后的處理工作。
2.2.6 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發生原因的調查,提出應對措施。
相關部門在接到石油開采事故的情報后,迅速向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石油開采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迅速部署應急救援工作,調查了解事故情況、以及對社會工作產生的影響,并及時向上級匯報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
石油開采事故部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迅速組成現場指揮部,對現場的救援工作進行指導,個職能部門應當服從指揮、履行各自職責。
如現場指揮部應當向指揮中心及時匯報最新搶險情況,保持信息通暢,接受指揮中心的指令。事故責任單位應當無條件的配合現場指揮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應急指揮中心在組成現場指揮部后,應組織石油開采應急救護隊伍和公安消防部門開展救援工作,竭力搶救傷員,指導組織人民群眾安全有序的撤離危險區域;維護好現場救援秩序,并迅速的組織相關部門轉移或保護危險區域內的重要物資和設備。還要依托已有資源,合理布局并及時補給應急救援力量,統一清理、登記可供應急響應單位使用的應急裝備類型、物資數量、使用性能以及適當的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相應的保障措施。
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變化,現場救援隊應充分考慮實地情況、結合專家指導,采取緊急處置措施。針對石油開采中出現的井噴失控、油氣泄漏、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的特點,應做好以下工作的落實:
2.4.1 迅速組織危險區域內的人民群眾按群有序的撤離,保證群眾人身安全,穩定社會安定、維護好社會治安,并對撤離群眾的生活做好安置工作。
2.4.2 對事故現場危險區域進行封鎖,設置警示標志,保護相鄰裝置、設備,嚴禁一切火源、電源、防止靜電火花、并盡量轉移危險區域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事態擴大引發其他事故。
2.4.3 如事故現場有人員傷亡,應及時調集相關醫療專家、醫療設備進行救治,并適時轉移治療。
2.4.4 設置警戒區域、劃定安全范圍,對事故現場和周邊地區進行可燃氣體、有毒氣體分析,時刻監測和預報大氣環境、天氣狀況。
2.4.5 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實施工作。
2.4.6 做好現場救護人員的安全防護,避免對護人員的傷害。
2.4.7 對重要設施和目標做好保護。
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合理處置、環境恢復國家有關標準、消除次生、衍生事故隱患,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結束、處置工作合理,應急救援隊伍要有組織有紀律的從現場進行撤離。石油開采事故災難善后處置工作完成后,現場應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部要對本次救援行動進行總結報告,報送省(區、市)人民政府,省(區、市)人民政府或相關部門宣布應急處置結束。
企業的安全化生產是其自身在新形勢下可以經受考驗的客觀發展需求。通過不斷的完善企業安全文化系統工程和應急預案的設定,將安全生產滲透到個人的潛意識中,提高全體職工的安全意識。石油企業開采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合理制定,可以在工作中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時,做出迅速有效的處置,并且最大限度的減輕損失,確保職工的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
[1]徐德蜀.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概論[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唐金貴.淺析石油開采企業安全培訓問題[J].安全,2009,07.
[3]徐德蜀等.中國安全文化建設——研究與探索[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