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兵
(中鐵隧道集團合福八標項目經理部,安徽 黃山 245000)
施工企業針對工程機械這一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機械管理工作缺乏獨立的工作部門和專職人員進行管理。隨著工程建設規模與難度的逐步提高,工程機械無論是在使用數量上還是在使用種類上都在不斷增多,然而工程施工機械管理工作卻往往被施工企業并入其他管理部門當中,并且將機械管理工作局限于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當中。這種管理體制容易導致對機械管理的疏忽與缺失,缺乏對施工機械系統有效的管理。此外,我國絕大多數的施工企業針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制度沒有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來,機械設備的檔案管理工作嚴重缺位,管理工作缺乏具體、明確的參考依據,管理工作陷入無序混亂的局面。由于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使得我國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大打折扣,也因機械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導致施工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此可以看出施工企業機械管理工作制度上問題必須加以解決,只有管理制度上的不斷完善才能充分保障機械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施工機械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是提高企業施工工藝、保障工程進度、提供工程建設整體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多數施工企業的固有設備已經被建筑工程的高難度與高標準所淘汰,為此施工單位必須在機械設備的配備上加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順應建筑市場的發展需求,為企業贏得建筑開發權增加籌碼。然而部分施工企業在設備引進問題上過于盲目,缺乏詳細周密的規劃,設備引進沒有從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建筑市場所需設備缺乏周密的調查與了解,引進的設備往往處于閑置狀態,不但占用了企業大量的資金資源還造成的巨大的浪費。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單純的注重大型機械設備對企業提高施工效率的作用,卻忽視了大型機械設備與市場消耗能力、搬遷運輸、施工場地、環保、操作使用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大型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高額的運轉費用,長期使用必然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受此影響大型機械設備在引進后的往往處于閑置狀態。由此可見施工企業在機械設備的引進上并非購置的越多越好,也并非購置的機械設備越大越好,盲目的引進不但對企業的發展沒有幫助,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機械設備引進的根本原則是要符合企業的自身實際和市場的根本需求。
機械設備的養護與維修工作是施工企業進行工程機械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好這一工作是提高機械管理水平的關鍵,但目前多數施工企業對機械設備的養護與維修工作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機械操作人員與機械維修工作相脫節,不承擔維修責任,由此導致了操作人員在使用機械的過程中缺乏保護意識,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缺乏對機械的養護,導致小問題被忽視,最終造成機械的大故障。這樣,既增加了維修難度,同時也會嚴重縮短了機械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最終為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不少項目負責人只考慮眼前利益,沒有從長遠打算,短期行為嚴重,只注意產值與效益掛鉤,在設備管理使用上表現為“重用輕管”,為了趕工期、搶進度,而不惜拼設備,造成機械設備常常處于超負荷狀況工作,或帶“病”作業,甚至違章操作,其結果是該工程項目完工后,機械設備嚴重磨損老化,而調運到新工程又需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費用進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貽誤,項目部之間在維修費用上互相推諉,固定資產無形流失。
建立并完善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實行統一規劃,專人負責,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努力做到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明確專管和群管人員的職責與權限,充分發揮各級職能人員的積極性。
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讓每臺機械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機械化施工生產和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其執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勞動生產率、施工安全、機械的完好率與使用率,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除應配備相應人員外,還需注意不要隨意變動其工作崗位,以免影響機械設備性能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使用這三者是相互關連,互為條件的。任何設備在使用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故障,為了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應根據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密切配合施工生產,按照設備規定的運轉周期定期做好各項保養與維修的工作。設備管理部門在制定維修及保養計劃時須認真分析各類設備的具體情況,針對新舊設備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老舊設備,要以保證運行、消除隱患、及時修理為重點;對新設備,則以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維護為重點,從而有效地保證每臺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產。
對于施工企業已裝備的具有先進技術水平、價格昂貴的機械設備,因其技術含量高,單憑經驗與普通工具已難以對這些設備進行正確的修理。因此,這些機械設備應采用現代的手段,以經濟合理的方法開展維修,改變以往計劃經濟背景下實施的強制修理制度,實行“視情修理法”,即視乎設備的功能、工作環境、磨損大小,在充分了解與掌握其故障情況、損壞情況、技術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狀態維修、項目維修,這樣既保證了設備的完好率,在確保正常使用的同時,又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機械不壞不修,壞了又無法修的局面發生。
機械設備隨著不斷更新換代,其自動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觀念,科學地對機械設備的購置、安裝、維修、更新改造等進行有條不紊的綜合管理。因此,施工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全體管理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就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的方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會核算的“一專多能”型人才,以滿足企業今后的發展需要。
就目前我國施工企業工程機械管理的現實狀況與實踐可以看出,工程機械管理是一項體統而復雜的管理活動,施工企業要提高機械管理意識,建立、健全機械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其他部門要積極配合機械管理部門工作的開展,在施工企業內部形成合力,管理工作人員還要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和管理技術水平,為機械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人員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國施工企業工程機械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1]葉增偉,徐馳奔.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方法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09,(04).
[2]李家豐.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J].江蘇科技信息,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