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老師認為,班級里常務班長的工作多、負擔重,集大小權力、班級事務于一身,既不利于提高班級工作的質量,也不利于常務班長自身的學習。
于是,自1983年開始,魏老師的班級開始設立值日班長。每個同學輪流當值日班長,按學號輪流,輪到誰,誰便從早到晚對班級的工作負責任。
長期以來,魏老師不斷地向學生宣傳分散權力的好處,設立值日班長的好處:“設立的值日班長,給每個同學都提供了做事的機會,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提供了使用權力的機會。替學生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就如同替學生吃飯一樣有害。學生失去了吃飯的機會,便失去了生理上汲取營養的機會;學生失去了做事的機會,便失去了心理上汲取營養的機會。”
魏老師提出了班級管理的原則:干部能做的事,老師不做;普通同學能做的事,干部不做。
經過討論,班級制定了值日班長的10條職責:(1)負責記載當天的出缺席情況,并及時在《班級日報》上登載,對遲到的同學提出批評,予以處罰。(2)維護自習課紀律,對自習課說話的同學予以批評、處罰。自習課時有準假權。(3)維護課間紀律,及時發現并制止課間大聲喧嘩乃至在走廊上打鬧的行為。在“無聲日”期間,對課間在教室內說話的同學予以批評、處罰。(4)領導兩名值日生搞好班級衛生,每天早、午、晚各拖地一次。及時發現地面上的碎紙,誰的座位底下誰負責,及時征求值周同學對班級衛生的意見。(5)協助體育委員,督促同學們認真做好課間操。(6)督促同學們做好眼保健操,可協助生活委員發現做眼保健操不認真的同學,并予以批評、處罰。(7)在任值日班長的前一天晚上放學后,選擇一條針對班級現狀的格言,抄寫在黑板的右側。(8)協助體育委員組織好相關活動。(9)在當天的12點之前將《班級日報》裝訂在班級的報夾子上,并在第二天的《班級日報》上刊登自己在任職期間的工作總結,校值周評比若對我班出席、紀律、衛生、課間操、眼保健操中的某項活動不滿意,給予扣分,值日班長則須寫清失誤情況分析并登在《班級日報》上。(10)當天學校若召開班主任會,則可代替班主任參加會議,倘若召開班長或班干部會,而班干部不在或不能脫身時,則可代為參加。
實踐證明,值日班長的設立,減輕了常務班長的負擔,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為每個人都提供了一次當班長的機會,使同學之間、干部與群眾之間加深了了解,密切了關系。干部不覺得自己總是處于管理者的位置,同學們也不認為自己總是處于被管理者的位置。
魏老師認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經常有轉換角色的機會,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點。學生從小多經受這樣的角色轉換,長大以后,便更容易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