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初中語文已有十多年了,談起作文教學,一直很困惑。有時指導了學生半天,講了很多,可是作文交上來一看,卻不盡如人意。辛辛苦苦地把成摞成摞的作文改出來,可本子發下去,學生根本沒有多少人看。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語文教材的使用和新課改的深化,我受唐代詩人賈島“僧敲月下門”(“推”“敲”)和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吹”“綠”)啟發,摸索出一套“教師批改與學生修改互補”的作文教學新方法。這一方法的運用,不僅使我從作業堆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改、教研;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從而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下面就說說我的這一體會。
一、重視閱讀教學中作文技法的培養與訓練
作文能力培養的基本方法是讀寫訓練。《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因此,作文能力的提升應當以閱讀積累作為基礎。
(1)強化閱讀教學中寫作技法的總結歸納。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入選教材的課文,那是一筆寶貴的樣板資源。在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應注意歸納典范作品的寫作技法。我們要求學生自主修改作文,如果學生不具備基本的寫作技巧,我們的教學行為如同緣木求魚。純理論性的寫作知識的講解應該是乏味的,強加給學生,無異于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也有拔苗助長的反作用。但是我們語文教師結合具體作品去分析,去增進學生的理解,教學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每一單元的典型作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總結歸納一兩點相關寫作技巧,并不難做到。如在《紫藤蘿瀑布》的課堂教學中,傳授學生對比寫法與首尾照應的結構技巧;在《社戲》一文的課堂教學中,講學生人物描寫手法的綜合運用及插敘的巧設;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的課堂教學中,適當教授欲揚先抑手法的成功運用。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即在此。具備了基本的寫作技巧的積累,學生作文的自主修改才方向明確,有的放矢。
(2)強化課外擴展閱讀中的修改訓練。我們語文教師應主動在單元教學結束后,選擇一至兩篇同本單元精讀課文內容、主題相關的類文進行拓展閱讀訓練。拓展的閱讀訓練要開創多種形式,有目的、有意識地同寫作訓練、寫作修改聯系起來。使學生既有濃厚興趣,又有實際效果。比如展示一篇文章,故意藏“頭”去“尾”,或者刪掉中間有一定特色的句群或者段落,激勵學生自己去補充完整。此類訓練注重針對性,更有不能忽視的實效性。如在七年級上期第一單元作文教學時,我在課外選擇白洋淀派孫犁的《蘆花蕩》,同《荷花淀》作比較閱讀,分析語言上的共同特點。同時隱去文中描寫自己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讓學生自己去結合b05c61fc2dda2972f5b65ccfb9bd6ffb前后內容分析,去摹寫,師生共同探討,最后展示作品原文。這樣,學生的興趣高,而且也活學活用了一些心理描寫的相關寫作常識。一篇作文改什么,怎么改,類文練習為學生自主修改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
二、強化作文教學指導、細化評改細則
作文教學不能流于形式,不能過于簡單化。學生的作文訓練,應該是個系統的工程,更應該是個嚴謹的過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所以我們努力倡導作文修改的多樣化,乃至自主修改,不能忽視從布置至總結的每一個具體環節,應該為學生的作文創設一個參與性、實踐性強的教學情境。
(1)上好作文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布置與點撥)。我們語文教師可以針對單元學習目標,根據班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寫作要求,并認真貫徹落實。可對相關的寫作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對要求的作文訓練作精要的點撥。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創作“類文”,或者選讀范文。一切讓學生心中有“底”,為后面階段的學生自主修改作強有力的鋪墊。比如七年級第三單元寫作教學時,我擬定寫作要求如下:深入觀察自然景物,突出個性體驗。寫作知識點撥如下:寫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語言通順,流暢優美,表情達意真實感人,寫出對景物真實獨特的感悟。同時,熱情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充分展示個性,以求寫出新意。實踐證明,效果不錯。
(2)重視學生修改的過程。好文章從改中出。不管是學生的自主修改,或者生生互動修改,或者教師的批改,均應參照一定的標準而行。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花費一定的工夫去制定作文批改細則,進行量化打分。作文批改細則應對學生有可操作性。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指導修改過程。修改過程運用好了,能充分體現教學民主,師生平等,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3)做好作文訓練后的講評。批改的示范,集體的評議可作典型評析。講評課要有強烈的針對性,正確運用學習遷移規律,立足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要重點辯證處理好三重關系。首先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要精講多練,講是為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練。其次要準確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關系,關鍵在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動搖。最后更要處理好批與改的關系,批是改的基礎,批為改服務,改是批的宗旨。
三、豐富的師生交流平臺
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可以充分利用作文講評課,學生互批互改,學生自發組織或教師指導組建優中差兼顧的互助組,選一學生作文互相討論,共同修改。學生積極評議,同學間互相影響,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還可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個別性的問題,運用交談、了解的方式,或對寫作有困難的學生,一邊指導,一邊督促學生自己修改,為培養學生修改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也要注重作文訓練成果與資源的共享。可指導學生自己整理自己作品集,學期或學年搞展覽;班干部每一次作文訓練后辦作文墻報;教師自己也可以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歷屆學生作品集。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作文修改的積極性。
誠然,這種修改作文方法還存在一些不足,但它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減輕了教師負擔。這正切合了新課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理念,值得我們繼續嘗試、推敲,并不斷完善。
(駐馬店市驛城區順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