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注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生活和經驗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超越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這種全新課程的出現,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和挑戰。近幾年我們學校也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從學生課題的選擇、申報、立項,到活動的開展,最后到課題的結題,都有始有終,進行了全新的嘗試。上學期我指導了六年級小組研究的課題——《地震與逃生》,在此我談談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上要尊重學生自主性
尊重學生自主性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課題,從而自主確定或選擇。往往學生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越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經驗、貼近學生的興趣、貼近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就像我指導的《地震與逃生》,課題是學生集體討論后選擇的。這個課題有點難,可學生們有興趣,積極性高,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學生對地震預兆以及逃生的方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我鼓勵他們今后也可以在他們感興趣的這些方面進行研究,然后組成一個有關戰勝地震、愛護生命的系列專題。
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領導者,而且還要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實踐的過程。教師的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課題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各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比如我們地震形成小組的同學在網上查詢地震形成的資料時,先要教給他們如何在網上“搜索”的方法,而學生面對著紛繁復雜的有關地震各種資料和信息又無從入手,于是又要引導他們如何從地球的構造、地球板塊的移動、地震形成的原因等幾個方面將資料分類保存。還要教他們資料查閱的方法,并要指導他們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類整理。此外,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三、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我們應關注的是學生實踐了沒有,經歷了沒有;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他們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我們教師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最要注意的一點。學生的研究活動可能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也可能隨著研究的深入而發生變化。像我們在研究地震與逃生之前,起初是準備研究地震的逃生,可是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地震的形成、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預兆,于是我們就把研究的范圍和結論都擴大了。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也鍛煉了他們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把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從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綜合實踐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綜合實踐活動不是面向少數學生培養特長的活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給予每一個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對成績差一點的學生應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們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讓幾個優秀的學生控制和把持著局面,要讓每一個人都對研究活動都有所貢獻,讓每一個學生分享和承擔研究活動的權利和義務,體驗獲得研究成果的快樂。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只要他們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
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雖然剛剛起步,但只要我們在大膽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就能在積極的反思中不斷成長;只要我們在認識上盡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做得實一點細一點,就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堅信,只要以開放教育的思想,創新教育的理念,來進行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它定會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莊河市城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