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筑創新人才高地。創新人才引進、培養、選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強市。豐富完善“綠揚金鳳計劃”,加快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形成“引進人才培育企業帶動產業”的鏈式效應。
加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優化人才結構。發揮企業“兩站三中心”、園區孵化器和公共研發機構的人才培育功能,鼓勵企業聯合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培養技能型人才,建設各類人才培養實訓基地。
堅持事業留人、環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用好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等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安居、醫療、子女就學等保障力度,構建便捷高效的人才創業服務體系。
推進技術股權激勵改革,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創造的積極性。未來五年實現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優秀博士人才引進以及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總量“四個倍增”。
以上是報告原文。那么,揚州是如何打造“人才強市”的呢?
觀點①:柔性引進,把項目交給他們研究
“如何多引進一些外面的人才?一方面,我們要引進高端人才,比如兩院院士,各個高校、學科帶頭人,頂尖專家;同時,我們在海外歐美發達國家也積極打造著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簡稱海智計劃,考慮如何讓國外科技為揚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代表方曉平稱。海智計劃怎樣才能落實?人才來不了怎么辦?我覺得可以柔性引進人才,將項目交給他們研究,利用他們的實驗室和高端設備進行研發。他們人可能不在揚州,但貢獻在。
雖然支持柔性引進,但方曉平覺得,“能不能把我們當地的人才培養出來”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觀點②:感情留人,積極營造引才環境
“我們講要環境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等,就是說這幾個方面都非常重要。但我覺得,感情留人非常重要。讓人才留在這里,親近感非常重要。因為這些人才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他們是一方面看重設備和條件,但另一方面,感情也很重要。我們待他們要如親人,要關心他們的家人和生活,營造一種家的氛圍。”采訪中,幾位代表都表示,“要重視對他們的“建家”工作,加強人文關懷。搞交流、科技創新,本來就是思想的碰撞,需要一個平臺。我們應當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感到家的溫暖,好像在揚州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觀點③:人才效應,通過人才引進人才
“我覺得要引進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營造能夠留住人才的環境。憑著揚州市委市政府想要引進人才的誠意,人才引進的難度比較小;但人才引進以后,如何通過我們提供的各種條件,能夠讓這些人才安心在揚州創業?”代表黃衛東說,“最關鍵的是營造一種氛圍,通過人才再引進人才,就像招商引資一樣,通過產業鏈的影響一個引進一個。我覺得,核心和關鍵就是給這些人才提供一個在揚州能夠生根和發展、創業的沃土。”
對于現在揚州的人才引進行動,黃衛東覺得“做得還可以”。“但要問有沒有揚州特色?和其他城市比有沒有比較優勢?我覺得不夠突出。”
“像我們銀行引進一些清華北大的高才生,首先憑的就是揚州這個品牌。中國銀行全國都有,但揚州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一是歷史上的積淀比較深厚,二是近幾年一些榮譽稱號的獲得、文明城市的創建,使得年輕的中高端人才、大學生心目中覺得揚州很好,很有地位,因此講到揚州,別人也愿意來。”黃衛東覺得,品牌是他們招賢納士最重要的砝碼。
“引進人才后,通過前兩年摸底,然后職能部門會給他們確定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讓他們在這里感覺到工作有目標,對未來有信心。”留下人才,更要重視。黃衛東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