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jīng)擁有29年的光明,命運卻讓她陷入了無盡的黑暗,可她從未放棄理想和信念,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成為哈佛大學建校以來首位獲得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兩度當選為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她就是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佳。她說:“失明將我的人生一分為二,29歲前,超越別人;29歲后,超越自我。一個人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來!”
一、逆境重生
得體的白西裝,優(yōu)雅的盤發(fā),出現(xiàn)在記者面前的楊佳臉上始終掛著溫暖的笑容,顯得從容自信。與楊佳面對面交談感覺很親切,她總是專注地看著別人,眼底流露出一種神采,讓人無法相信她竟然什么也看不見。
楊佳生于1963年,19歲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教,22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一路走來,全是鮮花。可是有一天,命運之手突然將這一切全部奪走了——1992年春天,29歲的楊佳眼前的世界突然變得朦朧,經(jīng)醫(yī)生診斷是視神經(jīng)病變,失明將不可逆轉。
擁有過29年的光明,可如今,藍天白云、父母女兒的笑臉再也看不見……楊佳陷入了從未有過的迷茫和恐慌。
一次坐公交車,有人提醒她,“那兒有個座”,楊佳卻一動不動,站在那里想:“那兒”到底是哪兒?一個生活中連“這兒”“那兒”都分不清的人,生命位置又在哪里?在與黑暗博弈的日日夜夜,她苦苦思索:“人這一輩子,路該怎么走,是在別人的同情和憐憫下走完這一生嗎?還是在困境中重生?”
楊佳毅然選擇了重新出發(fā)。她像個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學穿衣、學吃飯、學走路……她不肯告別閱讀,不能看書,就聽書,錄音機用壞了一臺又一臺;不能寫字,就學盲文,從最簡單的ABC學起……
楊佳還有一個夢——她還想教書。可是,重返講臺談何容易。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對她說:“爸爸給你當拐杖!”就這樣,6000多個日日夜夜,楊佳緊緊握著父親的手臂,坐公交、擠地鐵,輾轉到教學樓,風雨無阻。
早上8點,楊佳總是準時在教室迎接學生們。她依然寫著漂亮的板書,但學生們不知道,她緊貼在黑板上的左手是在悄悄丈量著尺寸;她采用多媒體教學,操作臺的觸摸屏上被她貼上了一小塊一小塊的膠布作為記號;新學年上第一堂課時,她總要盡量多提問,那是她在用心記住學生們的聲音。當學生們從報紙上電視里得知楊佳的情況時,簡直不敢相信……
在教學評估中,楊佳得了98分。學生們在留言簿上寫道:“我們無法用恰當?shù)难赞o來形容您的風采。您的內涵如此豐富,您的授課如此生動,在獲取知識外,我們獲得了樂趣和做人的道理……”
楊佳還要寫書,那是她失明前的心愿。她嘗試新的電腦語音軟件,苦戰(zhàn)數(shù)月,瘦了一圈,書一本本地出版了——《研究生英語寫作》《研究生英語閱讀》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楊佳找回了自信,“看”到了光明。她堅信:“只要活著,就應該讓生命活出尊嚴,活出力量,活出希望,活出快樂,更活出愛!”
二、挑戰(zhàn)自我
楊佳沒有止步于回復到以前的生活,她選擇了繼續(xù)挑戰(zhàn)。2000年,楊佳憑著自己的實力考入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哈佛的老師課上得很活,從不照本宣科。6門課,楊佳用一臺特殊的鍵盤,每一門課按下一個開關鍵,等同學幫她確認工作鍵的燈亮了后,她就開始飛快地記起筆記。一堂課下來,同學們說,楊佳的筆記就是一篇完整的講義。楊佳不僅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還超出學校規(guī)定多學了3門課,成為哈佛大學建校以來第一位獲得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畢業(yè)典禮上,全體師生起立,長時間為她鼓掌。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評價說,她是中國的軟實力。
哈佛學成歸來,迎接楊佳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光明世界。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楊佳在中國首創(chuàng)了《經(jīng)濟全球化》《溝通藝術》課程,成功將哈佛MPA課程本土化,受到了同事和學生的歡迎。她的課程被掛到網(wǎng)上,創(chuàng)下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空中課堂”點擊量第一的紀錄。
雖然行動不便,但楊佳熱心參與志愿者活動。她在擔任奧運會專家顧問期間,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賽會志愿者制定了“NP3S”專業(yè)服務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她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服務社會,積極推動我國的殘疾人權益保障事業(yè),并擔任了《科技助殘全球化與標準化》科研項目負責人。
“一個人以何種方式獲取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楊佳說。
三、走向世界
回頭看自己的人生歷程,楊佳總是說:“感謝命運讓我知難而進,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家門、走出國門、走進光明、走向世界。”
2008年10月,楊佳赴紐約競選“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委員會”委員。她深知自己是中國政府提名的候選人,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她活躍在會場內外,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熱情同各締約國代表交流。最終投票時,她在第一輪就高票勝出,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2009年,她當選為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陽的光輝。通過我可以讓世人看到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看到一個大國的崛起,一個和諧社會的構建,因為只有國家好了,殘疾人才會好,殘疾人好了,國家會更好。”楊佳這樣說。
哈佛畢業(yè)10年,楊佳做的工作再次受到關注。今年5月,她從一百多位杰出校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校友成就獎”。
每一步,都凝結著數(shù)不清的汗水和付出;每一步,都奏響著命運的最強音。正如楊佳自己所說:“人生無常,雖然五彩繽紛的世界在我眼前已變得暗淡無光,但我堅持走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