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實施以來,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健全學生的人格為宗旨。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沖破傳統的束縛,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但是,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并且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者對這些問題作了總結并提出相應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有效策略
一、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師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出現了討論式教學、合作式教學和研究式教學等教學方式,政治教師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說教方式,轉為注重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體現了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穿新鞋,走老路。大多數政治教師仍然擺脫不了傳統觀念的束縛,過于依賴課本,觀念難以更新,教法單調,缺乏創新。教學中特別注重基礎知識的簡單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技能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課堂上師生互動流于形式,缺乏很好的情境,把“對話”變成了單一的“問答”,導致滿堂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屢見不鮮。這種狀況的出現,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思想還沒有得到切實的轉變,另一方面,各級教育部分和學校在學生的選拔和評價機制上仍然是傳統的以考試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樣,新課程的實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
(2)教師主導作用過于弱化。有的教師以為新課改就是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學,教師講得越少越好,這樣就導致學生自我學習流于形式,不知道學什么,當然也提不出實質性的問題,老師不知道學生學得怎么樣,也不知道具體該給學生指導什么。這種貌似高效的課堂,其實學習效率很低下。
(3)學生活動的形式化、泛濫化。新課改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倡導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因此,一部分教師就以為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的學習活動越多越好,形式越靈活,越輕松越好,于是,便導致了學生活動的形式化和多樣化。其實,新課改認為學生活動是教學的輔助,是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更好地學到知識,思考問題,掌握技能,體會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此,教師不應該將其片面地理解,應該在教學中正確加以應用。
(4)綜合探究課可上可不上。對綜合探究課多數教師并不重視,僅在課堂上把有關的知識點簡單地提一提、議一議,得出簡單的結論。殊不知,綜合探究課是希望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了解和體會探究過程,把握探究方法,培養協作精神和能力。綜合探究課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要貫徹新課程理念就必須高度重視并搞好綜合探究活動。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實現教學生成所采取的一些策略選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過程,沒有學生的參與,也就沒有有效的教學,更談不上課堂教學質量的改善。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第二,實現多維有效的交往互動,開展多元互動策略。教學中的多維互動理應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而且是教師、學生個體、學生小組、學生群體之間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復雜多向交往關系。師生互動有力地推動著教學的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能使教學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生生互動的內容一般包括行為互動、思維互動和情感互動三個方面。生生互動的形式靈活多樣,主要是通過學生個體或群體的討論、競爭、溝通等學習方式,促進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生生互動可以更加充分發揮學生所具有的資源作用,可以把教學建立在更為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它是一種體現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促進、補充、推動作用的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
第三,轉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策略。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在一些課堂中存在的單一、他主與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為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究,教師可采取如下具體教學策略: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探究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問題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并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進行探究學習的關鍵。學生探究的問題既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學生提出,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其次,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之初,學生對探究活動可能不熟悉,即使在探究活動為學生熟悉了之后也會產生許多新問題。因此,在探究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全程的指導,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總之,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究,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第四,正視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策略。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已經得到了證明的,因此教師必須正確認識而不能回避。針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我們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一段時間以來,人們試圖用分層遞進教學和差異教學來平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但差異教學實現條件過分理想化,因此在實施中有一定困難。要關注全體學生發展就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只有競爭沒有合作的弊端,通過學生之間積極的人際交往,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并以集體促進個體進步。這樣,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既有集體生活、又有個人自由表達,既有相互協作、又有個人自主探索的“學習與生活的共同體”,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整體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通渭縣李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