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人的生理與心理的調節作用,早已得到共識。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非常推崇C調,認為它最適宜陶冶青年人情操??鬃右苍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蔽覈奈迓曇綦A,宮音悠揚和諧,可助飲食;商音熱烈奔放,可以制怒;角音舒適流暢,有益睡眠;徵音激情飛越,疏通血脈;羽音透徹柔和,啟迪心靈?,F代研究更表明,悅耳的音樂一是可以改善神經、心血管、內分泌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二是可以調節新陳代謝,三是可以提高大腦靈性。另外,不同的音樂對人情緒的調節會起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多聽C調能使人果敢,提高人的意志品質;多聽D調能使人熱烈奔放,精神振奮。
一、音樂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促進的優勢
?。?)容易接受。諱疾忌醫的典故說明人怕得病,即使有病也不想讓別人知道,尤其是心理困惑更不想讓別人知曉。通過音樂來緩解心理壓力,完善個性,沒有“病人”的感覺,能避開別人不必要的議論,學生最容易接受。只要音樂選擇得當、教師引導得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就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便捷直觀。利用音樂來調節學生身心,只需要沙發一個、電腦一臺、教室一間、合適的音樂幾首就可以了。這樣,不但可以充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內容,而且還解決了學?,F有的心理教育師資、設備不足與學生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音樂更能以一種直觀的、生動的形式將一些抽象的、深刻的社會思想、倫理道德的內涵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認知和感受的過程中,心靈得以凈化、德性得以升華。
?。?)安全有效。通過音樂來調節學生的不良心理,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提高學生的興趣品味,而且學生再次出現類似心理困惑的可能性很小。這樣既沒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也沒有什么潛在的危險,安全有效。
?。?)便于調節。消極的情感是一種有害的生理心理能量,音樂為這種能量的釋放提供了一個合乎倫理和科學,且合乎美的旋律的文明通道。音樂對人的生命有著神奇的親和力,音樂的律動可以反過來影響學生生物體內的運動節奏,兩者合拍就能調節好學生情緒,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一般來說調節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同質導入法,另一種是異質轉移法。前者是選用和學生情緒狀態相對應的同類型曲目,以引起學生共鳴。例如,對心情好的學生使用節奏鮮明、速度快的音樂,對心情不好的學生使用沉郁的音樂。后者是使用那些與學生即時心理狀態性質相反的曲目,從而激發學生積極的意志和情感體驗。比如,對焦慮的學生用輕柔寧靜的音樂、對抑郁者用明朗歡快的音樂。
二、音樂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促進的形式
?。?)積極聆聽。精心選擇一些優美的,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曲目,讓學生靜靜地專心傾聽,教師只作適當的言語引導。在潛移默化中調節學生的心靈,使學生不驕不躁、心態平和。對曲目的選擇,非常重要。一是多選擇我國的一些古典樂曲或勵志的流行音樂,這樣更能引起學生情緒上的共鳴和反應。二是要顧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盡量選擇那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經典樂曲,使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達到心理調適的作用。三是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氣質類型來選取,促發學生內心情感的釋放,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
比如,多聽《江南好》《春風得意》《藍色的多瑙河》《意大利協奏曲》等音樂可以讓學生更加快樂。多聽《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紅》《姑蘇行》等樂曲可以使學生更加平靜。多聽《二泉映月》《漁舟唱晚》、德彪西的《月光》、圣桑的《天鵝》、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可以讓學生更加輕松。多聽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張信哲的《愛如潮水》、許茹云的《獨角戲》、王菲的《我愿意》等流行歌曲也可使學生更加舒緩。
?。?)積極表演。積極表演是指學生通過聲樂演唱、器樂演奏或舞蹈表演等形式,積極主動地再現音樂的思想和情感內涵,從而培養興趣、促進交流、改善人際關系、宣泄不良情緒,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首先要勇敢地唱起來。唱歌是健身運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它集動腦、動心、動身為一體。唱歌需要感情投入,聲情并茂,因此可以使人忘卻煩惱,使人體的陰陽、氣血、五臟六腑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所以,多唱優美、輕松、愉快的歌曲,可以使學生心情舒暢、視野開闊;多唱雄壯、激昂、奔放的歌曲,可以使學生意氣風發、熱血沸騰。其次要勇敢地演起來。教師要提供一些技法簡單的節奏性和旋律性打擊樂器,如鼓、木琴、編鐘、三角鐵等,吹奏類樂器,如口琴、笛子等。教會學生最初步的音樂技能,鼓勵他們勇敢地去表演。不要考慮技術問題,只要能表達情感則可。最后要勇敢地舞起來。舞蹈一般有音樂伴奏,是一種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的趣味性容易使學生集中和專注,忘卻身心疲勞。學生可以配合音樂隨心所欲地有節奏地舞動身體,在樂韻聲中翩翩起舞,可以消除壓力,促進身心的健康。當然,教師也要教會學生一定的舞蹈知識,提高學生的舞蹈欣賞水平。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舞蹈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幸福,使性格變得活潑開朗。
(3)積極創作。世界著名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表現出一定的水平。因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都會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滿足感。這種自然流露的形式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即興發揮的創造力的萌發。正是這種創造力的萌發和得到激勵,使學習藝術、愉悅身心,二者相得益彰。
音樂創作是指作曲家創造具有音樂美的樂曲的復雜精神生產勞動。學生的積極創作只是為了愉悅身心,沒有必要像作曲家創作那么嚴密與復雜,不唯美只唯情,能抒發情感則可。比如根據現有的樂曲,結合自己的心情填詞,或將老歌新唱。當然,能進行完整的感受、創意與塑形三個環節的創作則更好。
荀子認為音樂“入人心也深,其化人也速。”貝多芬也曾說:“誰能滲透我的音樂含義,誰便能超脫常人難以振拔的苦難?!笨梢姡魳凡坏哂泻軓姷慕逃饬x,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大有裨益。在音樂的洗禮下,學生的身心一定會更加健康。
?。ń际邢膳傠p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