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本文從激發體育弱項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體育弱項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體育弱項學生改進教學的組織形式等方面,探究促進體育弱項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生;個性差異
體育是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學科之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為主,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但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初中教師往往以古板、單一、陳舊的教學手段進行體育教學,他們僅僅只注重體育技能的掌握,卻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別是對體育弱項學生沒有能夠因材施教,這對體育弱項學生的個性發展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影響到他們學習體育的熱情。因此,教師要及時地改善統一的教學形式,針對體育弱項學生改變教學手段和體育課堂組織形式,為學生營造出符合他們個性發展的氛圍。在注重全體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對體育弱項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以促使他們得到全面地發展與提高。那么,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個性發展呢?
一、要激發體育弱項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應把激發體育弱項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重點,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體育弱項學生往往只喜歡簡單的體育活動,而對體育技能訓練沒有興趣。因此,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真誠的教學態度對待體育弱項學生,與他們構建和諧互助的師生關系,達到促進他們個性發展的目的。如:在每堂課中,體育教師可以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特別是要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完成新課程要求的教學內容,同時根據教學場地和運動器材情況組織一些體育活動,讓體育弱項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愛好有選擇性地進行體能訓練。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二、要尊重體育弱項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自己當做是教學的主體與中心,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對體育弱項學生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不能注意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這樣使得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很好地發展與提高,還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尊重體育弱項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收獲知識的快樂,同時也讓他們都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如:在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時,教師可以根據體育弱項學生的提點,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先讓他們參加引體向上、斜身引體向上和水平懸垂臂屈伸等項目活動,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運動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進行訓練。這樣,不僅使每一個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中進行適合自身實際的項目訓練,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要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由于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性。教師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內容,從而提高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樹立學好體育的自信心。如,在進行“跳遠”教學時,教師可先根據學生體能實際情況,把跳遠強項和弱項的學生他們分成不同的訓練小組,然后對每個小組的成員提出不同的訓練目標和訓練要求,做好組織小組的學生按訓練目標和要求進行跳遠練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訓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促使他們確定明確的奮斗目標,進而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得到發展與提高。
四、要針對體育弱項學生改進教學組織形式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滿足體育弱項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啟發式、引導式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使得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個性得以發展。教學組織形式應根據體育弱項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如:在進行跳高訓練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性別等進行分組訓練,特別要注意消除體育弱項學生的恐懼心理。進行學生分組練習時,要根據體育弱項學生運動水平、興趣、性別等進行分組訓練;教師也可以進行同質分組、隨機分組等教學組織形式,為體育弱項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
總之,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發展是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使體育弱項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因此,教師要激發體育弱項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選擇體能訓練,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中進行適合自身實際的項目訓練,為發展他們的個性奠定基礎;關注體育弱項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認識到自己訓練過程中存在不足的同時,促使他們確定明確的奮斗目標,進而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得到發展與提高;改進教學的組織形式,為體育弱項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達到關注體育弱項學生個性差異、挖掘學生個性潛能和發展學生個性特征的目的,從而提高他們的體育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安振江.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J].中國科教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