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省教育廳出臺“五嚴”規定,其中一條就是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在目前形勢下,我們高中一線教師面臨挑戰,就是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做到學生聽課效率的最大化。怎樣實現這一目標呢?作者提出四點看法。一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二是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四是應用選擇性講評法。
關鍵詞:五嚴;課堂效率;英語
今年,省教育廳出臺“五嚴”規定,其中一條就是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按照規定,我們英語學科每周僅有四節課。從原來的一周十節左右的課(雙休日在內)驟減為四節,對于我們一線的英語教師而言,怎么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成績成為了一大難題。以前上一節課40分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解惑者,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被教師占為己有,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語言信息。整節課主要以老師講為主,課后再布置學生作業,批改后,第二天再由老師在課上講評。學生在機械的記憶和不斷地操練中掌握知識。如今,這么一套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合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改變這一狀況。我認為,面臨新的形勢,我們老師應該調整思路,改變方法,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成績。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呢?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讓老師轉變角色,當好三種人。一是做指揮員,指揮戰斗,學生是戰士,讓學生與問題較量;二是做張藝謀,導學、導教、導練;三是做袁偉民,讓學生在賽場上練就本領。教師不能再和過去一樣用填壓式的方式把知識滿堂灌,一講到底,而是要給每一個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活動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并及時運用所學知識開展課內實踐。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練習。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注意難度適當,難易結合,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事可做,有話可說,并讓每個學生感到“我能做,我會做”,這樣可以做到讓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讓一個人在課堂上閑著。當然,老師在交給他們任務的同時要提供具體的操作要求、方法和步驟。
比如說,我們在教第六模塊第一單元的reading部分時,就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步驟:①讓同學閱讀part A的三個問題,允許學生相互討論,請三位同學來答題,如果答錯,請另外的同學給予幫助。②播放課文錄音,讓全班同學跟著朗讀課文,然后回答下面這些true or false的問題。1)A stand-up comedian is not allowed to make fun of an audience member. ()。2)If the comedians act or speak like a well-known 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