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中學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國情、促進中學生提高政治鑒別力和增強政治敏銳性、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職責。但是,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之一的政治理論教育課,在其實施時,除了寓教于樂,啟發誘導和聯系實際外,傳統的“灌輸”還需不需要?如何“灌輸”?這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一、政治理論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多樣的
各種政治學習、講座報告、課外的文體活動、科技活動、社會活動、黨團及學生會的社團組織活動以及網絡學習,都有實現政治理論教育的功能,這對實現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任務和運用政治理論課教育方法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把這多種途徑結合起來,形成互相配合的網絡是搞好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所有這些能否完全代替政治理論教育和實現其教育功能呢?換句話說,是否政治理論教育只有“寓教于樂”才能實施,才能為學生所接受?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政治”這一課程的含義。“政治理論課是比較系統地用馬克思主義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的課程。”既然政治課是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因此,它就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可比擬和代替的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奠定學生一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基礎。所以,在學校的各種形式的教育中,政治理論課是中心、是骨干、是基礎。
二、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應面向當代社會實際
正因為政治理論教育是一門有其內在規律的一種獨立的學科,因此,在實施其教育時,我們就不能期望政治理論課是一種包治百病的“萬金油”,對它采取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態度或唯心主義的“立竿見影”要求。當然,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應面向當代社會實際,面向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和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實際,應努力探索新時期下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努力研究,給予科學、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解決,努力克服脫離實際的空洞的抽象說教,使教學和當代學生思維中的“熱點”能引起共鳴,激發大家的興趣,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政治理論課不是一個輔助的綜合領域中的一個部分,而是有其內在規律和獨立性的學科
因此,在教學方式上,其抽象思維性、內在邏輯性、系統理論性僅靠啟發誘導是不能完全概括的。作為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在對學生進行以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的政治教育中,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灌輸,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等正確理論灌輸到青年學生思想中去,才能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認識真理。如果取消了政治理論和先進思想的灌輸,那么,社會上一切形形色色的錯誤有害的思想和理論,一定會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互聯網絡頑強地灌輸到學生頭腦中去。當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在聲像資料普及、報刊眾多、參觀調查、社會實踐、講座報告以及網絡等眾多媒體傳播政治理論的今天,灌輸仍舊有其現實意義的。這是因為:首先,由于現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是不會自發產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掌握科學的方法論的。正如列寧所說:先進的理論、正確的思想“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現在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但社會上各種不正之風的影響,西方資產階級“和平演變”陰謀的實施、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和腐朽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對現實的青年學生來說,仍是很大的。如果不對他們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系列正確思想的灌輸,他們就會受到資產階級思想、封建殘余思想的侵蝕和小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從而迷失人生的正確方向。其次,“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為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那么這些革命的理論,正確的思想怎樣才能為學生所掌握呢?這就必須進行灌輸,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屬性——階級性和實踐性所決定的。正確的灌輸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善于運用政治理論即馬克思主義,有針對性、有說服力地回答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提出的各種思想認識問題。在灌輸問題上,亦要防止和克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否定客觀理論作用,不講原則,搞實用主義,取消灌輸,否定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和學習;另一是教條式的、注入式的“填鴨灌輸”,不聯系現實思想,不善于啟發誘導,缺乏針對性。這樣,才能真正把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鹽城市潘黃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