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是近年來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全面、要求最高的一次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廣、深入之際,教師所遇到的問題、困惑也越來越多。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就會影響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本文就新課標下體育教學模式作一些探討。
一、激發情趣,巧妙導入
現代心理學認為,情緒總是帶有情景性的。因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為學生保持積極的情緒創造條件。因此,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通過有趣的導入,巧妙的組織,風趣的語言,喚起學生積極情趣和興趣,讓學生在情趣交融的氣氛中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課的準備部分,教師創編富有情趣的“炸碉堡”游戲,以便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游戲,使準備活動的內容形象生動、具有情趣化,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設疑多問,觀察動腦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體育教學是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外在表現,結合觀察和思維活動參與的一種心理體驗的活動過程。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善于設置問題,并將其隱藏在情景之中。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在觀察中領悟知識,學習知識。如:在學習中長跑弧線跑時,教師根據弧線跑技術與直線跑技術的對比,設置問題:“各位同學,以前我們學習過短跑的直線跑,今天我們學習弧線跑,那么,直線跑和弧線跑的身體姿勢與技術動作有哪些差別呢?”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根據設疑的問題,打開幾份課前準備好的直線跑和彎道跑的動作對比教學掛圖,分別發給各練習小組。各組同學根據教師設疑的問題,認真觀察、理解、分析、想象、對比教學掛圖上的每一個動作,結合力學的知識和自然界的現象,經過觀察、對比、思考和想象動作技術,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動作初步建立動作表象。
三、嘗試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改革實質是教與學的轉變,是教師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的導演,這一轉變很具有挑戰性,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去探索,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總結規律。如:在彎道跑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疑和學生觀看教學掛圖,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體會彎道跑技術動作。然后,各練習小組展開同學之間的自由討論。討論后教師召集各小組長,詢問各組學生討論情況。有的說:“跑時外側臂前擺動作幅度大,內側臂向后擺動幅度大。”有的說:“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又有的說:“外側腳前腳內側用力蹬地,內側腳前腳掌外側用力蹬地。”還有的說:“應加大向心力,克服離心力。”此時,教師在學生熱烈的討論氣氛中,對同學說:“你們都說得很對,都從不同的角度總結出了彎道跑技術動作要點,你們都是探索知識的小勇士。”
四、自主學練,小組合作
體育教學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只有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過程、參與過程、合作過程、情感過程,要讓學生自行選擇練習目標、方法和時間。比如,彎道跑的教學實踐。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可能,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練習小組,民主產生練習小組長,并將課前準備好的彎道跑動作練習方法制成卡片,分別發給各練習小組長。練習方法為定時跑、定距離跑、追逐跑、同步跑、競賽跑等。學生練習時,可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練習方法,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狀況掌握練習時間和運動量,使學生在自主交流、合作的氛圍中學習。
五、引導點撥,拓展延伸
教師及時有效地引導點撥,不僅可以釋疑,而且可以啟智,又能成為理解知識,拓寬視野,形成方法,實現創新的保證。教師高屋建瓴、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疑難點、理解知識的關鍵點,讓學生產生“領悟”的感覺,達到“畫龍點睛”的目的。如:在教學中,教師深入各練習小組,針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加大點撥指導的力度。利用學生的動作正誤對比、討論分解、教師示范等方法加以引導。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給予及時解答,對發現的錯誤動作及時指導。充分發揮體育骨干在小組中的帶頭作用,發揮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作用。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提高他們在小組學習中的地位,改變他們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使每個同學的學習目標都得到拓展和延伸。
六、自我反饋,科學評價
體育教學反饋和評價,是推動體育教學環節的動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引導學生自我調節心理和生理狀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幅度,觀察學生的練習是否具有創造性。對這些細小的環節要及時準確地給予肯定性評價和鼓勵。要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在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的評價過程中找出差距,達到促進努力的目的。如:在學習技巧肩肘倒立的教學中,教師根據練習的需要設立若干練習區,分別將動作技能評價標準和動作技能評分標準,公布在各學習小組練習場地的旁邊。練習中,讓學生輪換承擔小組的動作保護幫助員、動作評價指導員及練習者。動作保護幫助員,在同伴完成動作時,根據動作要領與要求,幫助同伴完成動作;動作評價指導員,根據動作要領和要求,對同伴進行面對面的評價反饋;練習者根據動作技能評價標準和評分標準,以及他評意見,自己評價總結自己,不斷提高動作質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徐州市銅山區沿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