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主觀上不重視,二是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條件不完備。中學體育素質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體育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當前中學體育所存在的問題也還很多,主要是,體育是為了中考提高成績或者是為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這兩種體育目的都是單純地提高身體素質和對付考試,與當前倡導的中學快樂體育,以及當代學校體育目的——增強學生體質,適時地培養在校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是不相符的。
加強體育素質教育乃是中學教育發展的趨勢,但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到底什么是體育素質、什么是身體素質?體育素質就是體育意識、體育生理、體育心理、體育智力及運用體育基本知識參與體育運動等綜合能力。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機能能力。體育素質與身體素質的區別在于:體育素質是綜合性較強、較全面的,包括有身體素質。身體素質片面性較強,較單一;體育素質教育是主動性和被動性相結合的教育,而身體素質則是被動性教育。把體育素質教育放在首位,身體素質放在次要位置是較符合青少年在中學階段心理和身體生長發育的特點的,較符合國家和社會對當前體育的要求。
一、中學體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利用現有條件使他們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得到培養和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首要著力點。每個學生的客觀情況和條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他們都有一種對成功的渴望。因此,我們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的進步與落后。否則就很容易讓有些學生品嘗一些無意義的失敗苦澀。在體育教學中既要注意科學化、規范化,又注重體育教學的趣味性。用趣味性強的教材和教學手段,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將學生引導到體育活動中來,順利完成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學的銜接和過渡。如在籃球課中,進行能力分組,把能力相接近的分在一組,這樣形成幾組,分別選擇適當的高低標準,這就避免了過去強的吃不飽,弱的吃不了的現象。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主體參與的自覺性、積極性,使不同的組別學生都可以體會到相同的收獲,那就是每個人的成功樂趣。
二、中學體育應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和將來的社會需要。沒有身體健康的保證,就做不好任何事。尤其是初中學生,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是極其關鍵的生長期,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
(1)轉變觀念,以終身體育為指導。學校體育不僅僅是在校期間的體育活動,其根本目的是要把在校期間的體育效益與學生終身受益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明白學校體育的使命不僅是為學生在校完成作業做身心健康準備,而且為畢業后的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休閑生活、娛樂生活等需要做準備。要讓學生在身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掌握幾項體育技能,終身受益。
(2)抓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體育鍛煉標準是國家體委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制定的一項重要體育制度,教師必須認真執行,嚴格落實,以高度的責任心抓緊抓好,使之落到實處。
(3)重視早操,確保訓練效果。要堅持早操檢查制度,定期講評。保證每人充足的20分鐘鍛煉時間,要求入場音樂停,班主任到位,領導進操場,體育教師巡回檢查,保證訓練效果。早晨鍛煉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能促進大腦發育,提高學習效率。
(4)利用課余,進行訓練和競賽活動。課余訓練是學校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活躍了學生課余生活,為學校培養了體育積極分子,同時也為發現和培養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創造了機遇。學校可組織足球隊、籃球隊和田徑隊,堅持訓練,同時也參加相應的比賽。還可每年舉辦一屆田徑運動會,以及各年級、班級間的小型比賽,通過比賽活躍學生的業余生活,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三、中學體育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課堂教學中要營造生動、活潑、和諧、友善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馨和情感的愉悅。學生在成功和失敗面前,心理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并且這種變化往往預示著他們對未來成功和失敗的承受能力。因此,要培養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注重心理素質的提高。例如,在山羊課中,有的學生一旦跳過,便忘乎所以,不愿再跳。而有的學生沒跳過,甚至摔倒,便不敢再做嘗試。這時候,我們要對跳過的學生指出動作上的差距,使其認清自己即便成功但還有很多不足,在成功面前不驕傲。同時,對那些沒有跳過的學生給以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在失敗面前不氣餒。通過克服運動中的障礙和戰勝挫折,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大豐市裕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