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如能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能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并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就能獲得較大的成功。我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養學生重視生命科學的意識,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
①教師要理直氣壯地宣傳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利用上課的前幾分鐘介紹一些生命科學方面的最新進展,利用學生對生物科學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②結合學生的切身利益。可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醫藥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切身體會,讓學生明白學好生物的重要性。課堂上盡量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用當地的例子、名稱和當地一些不恰當的生活飲食習慣。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習生物的興趣
如何為學生創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1)上好第一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節課教學的成敗,將會對后續教學的好壞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奧秘”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內容結構特點適當列舉了些學生普遍接觸過的生物現象,同時根據當地曾流行過非典和禽流感病的情況,提出“為什么春、冬易流行非典和禽流感病呢?”問題的提出不僅吸引了廣大學生的注意,而且更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探求,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欲望。
(2)精彩的新課導入能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例如,在引入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時,可提出以下問題:人為什么能知溫暖,辨別事物,完成各種動作?成人體重一般有100多斤,但怎能由一個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細胞組成呢?是否像農村建房子一樣套疊而成。這樣使學生發散思維,有興趣地思考問題: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3)教師在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必須充滿激情和愛心。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動之以情、攻心為上是教師調動學生的重要的法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充滿激情和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注重實驗課教學,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實驗,特別喜歡能自己親手做實驗。滿足學生這種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我們要上好每一節實驗課,而教師對所做的實驗不僅會做,而且要熟練,并要求在實驗前,陳述本次實驗的目的和步驟,引起學生興趣。
讓我們記住斯賓塞對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興趣。
(唐山市豐南區柳樹O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