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事業成功的前導,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當我們仔細研究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凡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科,往往也是他們學習勁頭比較足的學科。這是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它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導致學習成功的重要原因。興趣對傳授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增效減負,提高學習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明確學習數學目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生對于學習的概念不是很強,但是對有興趣的東西往往樂于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應該使學生了解所學學科的實用價值,了解各種知識技能對他們有什么直接或間接的用途。
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之法,在于教師“寓教于樂”。要根據學生特點和容易樂于接受這一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并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使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的藝術美、科學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
(1)史料法。數學史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搖籃,它孕育著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它我們的課堂就不再會枯燥乏味了。通過平時教學和與學生的交談,我們發現,現在的小學生仍有喜歡聽故事的習慣。尤其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講一些與當天學習數學有關的數學趣事,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讓學生產生學習這些榜樣的動力。古今中外的數學家故事以及數學趣聞,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
(2)故事法。教師應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以引起學生心理矛盾沖突。讓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些矛盾的沖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創設問題情景法。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學生形成認知中突然提出問題或接受教師提問,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并作為自己學習的目的的一種情境。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能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緊張、活潑、生動、張弛有效的氣氛。
三、變換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除了在改進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根據各類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情況,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1)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與現象,它的生動性、趣味性和鮮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這些教學手段以多樣化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抽象材料學起來也不感到枯燥,學生則以一種積極的主動方式自覺地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的數學知識以后,就會不滿足于課本上的知識,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擴大自己的視野、拓寬知識、發展特長、增長才干。因此,教師應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創造一個自由、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而且,課外活動比課堂教學更開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參加課外活動。
(3)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學習上,練習不搞一刀切,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基礎高低、興趣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以適應不同需要,使各類學生能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基礎差的學生,講課時要注意淺顯易懂,對基礎好的學生則可深刻一些。布置的練習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次,基礎差的學生多練一些基礎題,基礎好的學生可布置一些靈活題目和難度較大的思考題,使每人學有所獲,有所進步。
除了以上幾種常用的方法外,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與激發,還有賴于數學教師的精心培養和細心呵護。只要我們每堂數學課都能精心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數學情景,挖掘出一些數學趣味因素,從而使數學課堂高潮迭起,妙趣橫生,我們就能從根本上改善數學學科的繁難、枯燥乏味的負面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其樂融融,從而達到“有趣數學”“快樂數學”的最佳境界。
(江蘇省響水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