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按照孩子的心理規(guī)律、生理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教育規(guī)律來辦事,而不是簡單地照搬任何經(jīng)驗和理論。”日前,北京市海淀區(qū)“家庭教育大講堂”第三講走進中關村西區(qū),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現(xiàn)場指導家長們“如何做智慧的爸爸媽媽”。
“在新華字典里,‘智慧’一詞的含義是對事物能夠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羅濱認為,“智慧”的父母都是能夠做到真正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無疑,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是當今孩子遇到的最嚴峻的問題。”羅濱介紹說,在全國各地的8218652804ca5a521b2e6bd8e3868cac教室里,或者從教師和家長的口中,總是能見到或聽到一些“警世恒言”:兩眼一睜,開始競爭;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把今天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拼搏;我們不能成為貴族的后代,但是我們可以成為貴族的祖先;方向已確定,冒死往前走……
然而,這些“警世恒言”帶給學生的是什么呢?“學習動力的極端功利化”。羅濱將“超課時上課、海量作業(yè)、考試的壓力”比做“三座大山”,“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
羅濱認為,“功利化”的教育是不符合人才培養(yǎng)標準的。“在家庭教育中,‘智慧’是體現(xiàn)在尊重孩子上,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人格。”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只要有興趣,孩子可以一夜不睡覺,觀測流星雨;只要有興趣,孩子可以假期不去玩,只是在家研究植物標本……”羅濱提出,家長們要重視對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并對孩子興趣表示尊重。
然而,家長們怎么知道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呢?羅濱建議,家長們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平臺,“因為,只有經(jīng)歷了,才能知道孩子喜歡還是不喜歡。”
除了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外,羅濱還建議家長要重視道德教育和規(guī)則教育。她以美國教育為例,向家長說明道德、規(guī)則、合作、尊重他人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
據(jù)介紹,與中國相比,美國的中小學課業(yè)負擔非常小,有些學校甚至嚴格規(guī)定,不允許教師給學生留作業(yè)。但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要求每一名學生的體育必須好,其目的除了要讓孩子鍛煉好身體外,還要通過體育鍛煉和比賽,幫助孩子樹立規(guī)則意識、合作意識。
“此外,孩子們在比賽中還可以體會差別,學會尊重,學會合作。”羅濱告訴家長們,“一場比賽中,團體的力量往往大于個體,孩子們從小就能知道團隊的力量,這會是他們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