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過程中,不少教師仍把思想政治課上得枯燥無味,學生聽得索然寡味。如何把思想政治課上的繪聲繪色、讓學生入耳入腦,發揮思想政治課應有的價值呢?動人春色不須多,教師若能在導入新課時做到精彩巧妙,就能觸動學生的動情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動情點;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新編思想政治課教材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思想觀點,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二是體現了課改的基本理念,注重學習過程的引導。教材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案例考察、問題辨析、探究活動等環節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提煉和呈現思想觀點,達到教育的目的。教材的編寫,改變了傳統的“寫文章”的方式,采用“內容活動化”的新的呈現方式,面貌為之一新,體現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仍沿襲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居高臨下地板著生硬的面孔,進行強制的、說教式的向學生灌輸道理。這種簡單的、笨拙的、愚蠢的、令人討厭的教法把政治課上的干巴巴的、枯燥無味,學生聽的索然寡味,毫無興趣,甚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這種缺乏吸引力、啟發性、活潑性的講授,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概念、原理、方法就成了空洞、抽象、干癟、晦澀的了,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真可謂是:“經是好經,可惜和尚的嘴歪了,把經念瞎了。”
如何利用新課程教材,貫徹新課程理念,上好思想政治課,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巧妙、自然地傳授給學生,發揮思想政治課應有的思想教育作用呢?這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古羅馬普魯塔克說:“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要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就必須觸動學生的動情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甚至是刨根問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再適時加以啟發、點撥,這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方法,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是“潤物細無聲”,而不再是那種“牛不喝水強按頭”的教育方式了。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教師只有根據“三貼近”原則,廣泛收集、細心篩選資料,精心設計教案,運用啟發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才會入眼、入耳、入腦,才會自覺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觸動學生的動情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最關鍵。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關于導入新課的重要性,我們來看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實驗室做過的青蛙實驗。第一個:將一只青蛙放在鍋內的涼水中,慢慢加熱,青蛙先是怡然自得,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全然不知,然后青蛙覺得不對勁了想逃離危險境地,可是卻無力了,最后慢慢死去。第二個:將一只青蛙扔進沸騰的水中,只見青蛙奮力一躍就跳出來了。在第二個實驗中青蛙之所以能脫離危險,是因為青蛙被激活了。有關專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也需要激活,否則容易僵化。所以,導入新課的方法不能僵化定式,應該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才能激活課堂、觸動學生的動情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課堂教學如何一開始就能掀起一個高潮、觸動學生的動情點、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呢?亞里士多德說,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讓學生參與,形成師生互動、共鳴的課堂局面。導入新課更不例外。教材是教學的資源、工具和指南,對于教材中所給情景材料,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預習、閱讀、思考,因為書上的材料對學生來說已經沒有新鮮感了。教師自己應該選取富有新穎性、時代性的情景材料,以飽滿昂揚的神態、用充滿激情的抑揚頓挫的語調,精彩巧妙地導入新課,以觸動學生的動情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產生“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的強烈愿望。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是舞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可以綜合利用相聲、小品、快板、口技、魔術、雜技等方式導入新課。我們甚至可以把“非常6+1”“幸運52”“超級女生”等節目克隆到課堂上去。下面談一些具體的導入方式:
(1)故事導入。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的心跟你一起走;(2)歌曲導入。可以選取經典名曲或流行歌曲,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不自禁互動起來;(3)影視鏡頭導入。選取催人淚下的或感人肺腑的影視鏡頭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4)漫畫、圖畫導入。選取詼諧幽默或發人深省的圖片,使學生看了忍俊不禁的想笑或想哭,學生在感染中參與了教學;(5)扮演角色導入。教師課前先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預習一下,然后指導學生扮演教材中的相關角色,可以使人感覺別出心裁、耳目一新;(6)名人名言導入。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給人啟迪,有時甚至一語銘刻在心,使學生終生受益;(7)問卷調查、民意測驗導入。針對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教師精心設計問卷,調查學生意向,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了教學;(8)文字材料導入。用生動的實例、翔實的資料、豐富的知識和富于啟發性的設問,使學生受到震撼、產生共鳴;(9)通過復習,導入新課。這是政治課堂教學上常用的方式,比較自然和諧;(10)開門見山,直入主題。這種導入新課的方式是直接進入正題,講明這節課須要學習的課程目標、基本內容,點明重點和難點,提出相應的要求;(11)根據教材“情景導入、情景分析、情景回歸”的模式,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導入;(12)談話法導入。教師選取貼近學生的情景材料,放下師道尊嚴,向拉家常似的娓娓道來,學生就會覺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親其師,學生就會信其道。
教師要想精彩巧妙地導入新課,必須做到:靈活、新穎、簡練、精練、嫻熟、快速、準確。
參考文獻:
[1]吳剛平.高中新課程的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北京:高等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