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門綜合藝術,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把音樂與其他學科綜合起來,使音樂表現多元化,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悟,拓展學生的視野,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文化素質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高中音樂欣賞課與其他學科綜合的做法。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學科;綜合
音樂是一門綜合藝術,極具藝術感染力。高中音樂欣賞的內容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包含了民歌、管弦樂、交響樂、協奏曲、藝術歌曲等各類音樂作品,涵蓋了中國古代、西方古典主義、現代音樂等古今中外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作品,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學科如歷史、地理、文學、美術、政治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新《音樂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學科綜合。因此,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要讓音樂欣賞與其他學科綜合起來,使音樂表現多元化,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悟,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美。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高中音樂欣賞課與其他學科綜合的做法。
一、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屬于姊妹藝術。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比如,欣賞馬思聰的《思鄉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學生欣賞《思鄉曲》的同時,朗讀《鄉愁》,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思鄉曲》的理解,同時也復習了著名的詩篇《鄉愁》。再如欣賞《十面埋伏》時,為了更精彩的講述這場戰爭,可以引用項羽的《垓下歌》,表現出項羽面臨失敗的焦慮與兒女情長。樂曲最后兩段有“項王敗陣”“烏江自刎”,要讓學生欣賞出其中蘊涵的悲哀與明朗交替的情緒是個難點,這時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李清照的《絕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樂曲最后出現明朗的情緒表現的是項王的最后英姿,蘊涵著后人與項王的高度評價。在欣賞的過程中,引入了兩首古詩,有助于增加學生與音樂的理解,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音樂與歷史的綜合
不同時期產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要適當貫穿歷史知識及音樂創作的歷史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比如欣賞《祝酒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中國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創傷。浩劫過后,人民的喜悅無法言表,曉光、施光南這兩個不會喝酒的人一夜間用激情創作了著名的《祝酒歌》。學生明白了這段歷史,會更容易體會音樂的時代風格。
三、音樂與政治的綜合
音樂屬于文藝手段,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延安頌》鼓舞人民投入到偉大的斗爭中,保衛家園。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音樂也為當時的政治服務,帶有明顯的政治烙印。如鋼琴協奏曲《黃河》是經典作品,創作的背景是抗日戰爭時期,黃河象征中華民族,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勇于斗爭的氣概。此部作品創作于文革時期,帶有明顯的政治烙印,樂曲中加上了《東方紅》曲調,但未影響樂曲的價值。欣賞《黃河》時,可以給學生介紹鋼琴家殷承宗創作《黃河》時的情況,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政治背景。
四、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舒曼曾說:有教養的音樂家能從拉斐爾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啟發,同樣,美術家也能從莫扎特的交響樂中受益匪淺。這表明音樂與美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美術作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悟,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欣賞油畫,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又如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優美的畫面:一條漁船漂在廣闊的河面上,上面有兩個人,明月懸掛在半空,河邊楊柳低垂……在欣賞畫面的同時,給學生播放音樂,引導學生理解音樂表現的優美、寧靜的意境。
五、音樂與舞蹈的綜合
新《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與舞蹈是緊密無間的姊妹藝術。音樂與舞蹈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音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動作的節奏常以音樂的節奏為基礎,舞蹈是音樂的形體,音樂的節奏又要通過舞蹈的動作展示出來。高中生比較好動,在音樂欣賞中可以讓學生和著樂曲的節奏進行律動,通過體態流露出音樂,這是高中生比較擅長并且喜歡的事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民歌欣賞中,可以借助民族舞,引導學生把握住民歌風格,擴充學生見識,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欣賞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時,可以先教給學生維吾爾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動作,再欣賞民歌。欣賞蒙古族的民歌時,可以教給學生蒙古族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動作。
六、音樂與地理的綜合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音樂作品,有著各自的特色與風格。這說明音樂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結合地理環境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民歌風格的成因,更好地把握民歌風格。比如,民間小調《茉莉花》,歌詞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在曲調上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江蘇版《茉莉花》的曲調較細膩,表現出柔美風格;北版《茉莉花》的曲調明快,表現出爽朗風格。這兩首《茉莉花》的曲調由于地理環境、民族風俗等存在差異,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
總之,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其他學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要認識到以音樂欣賞為主,其他的學科知識只是輔助說明。同時,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綜合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音樂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寬而廣的知識結構,才能熟練地綜合其他學科的優勢,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富.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多學科綜合芻議[J].內蒙古師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