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知識發展的高度分工與趨向綜合化、整體化,要求人們要善于識別或篩選對自己有用的新知識、新信息,開拓新的知識領域。即使在中學階段,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學了什么,更注重學會怎樣學習。對教師來說,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學習,貴在有恒,貴在有法。有恒者才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得法者才能有突破,有成就。在中學時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讓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受益。
關鍵詞: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規律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需要人們不斷地更新知識,終身學習。學校階段已不是學習的終端,而是起點。而隨著知識發展的高度分工與趨向綜合化、整體化,要求人們要善于識別或篩選對自己有用的新知識、新信息,開拓新的知識領域。即使在中學階段,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學了什么,更注重學會怎樣學習,對教師來說,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
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學生自學能力較差,對教師依賴性強,離開老師多數學生無所適從。筆者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就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方面,注重研究和實踐,具備了一定的經驗。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應從素質教育的方面充分認識這個問題,并從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兩方面著手進行。
策略一:建立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通過教學實踐概括而成的教學活動相對穩定的基本結構或規則系統。學會學習教學模式應充分體現學會學習教學思想下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教與學關系的特點,體現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特點,體現學會學習思想指導下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效果的特點。在此思想指導下,筆者在教育實踐中探索構建的主要模式有:
1. 自學式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閱讀教材,發現和解決問題,教師有的放矢,適機點撥輔導,是自學和輔導在教學活動中有效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學習各種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時,會較多地用到這種方式,其程序是:教師指出需自學的內容,闡述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然后學生根據要求自學教材,再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質疑,教師釋疑,最后,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做反饋、總結、評價。這種模式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但教師也不能忽略自己的指導作用。
2. 談話式
課堂討論是在商討和辯論中發現問題,從多個角度和不同層面去探求問題,形成全面完整的教學模式。討論式強調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中,改變教師傳統的灌輸的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地學習,變學生機械接受教材知識結論為學生主動參與探求得出結論。當然,討論的內容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和重點、難點,精心準備,科學設計。
3. 活動式
是一種以綜合性學習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及體驗學習為主要形式,以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統一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教師起到組織、指導的作用,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實踐性等特點。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主張,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做到理論與實際、知識與生活相互結合。
4. 探究模式
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掌握研究問題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學的概念,培養探索未知的積極態度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一能力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主要任務,強調創造性教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參與發現、探究的過程。化學學科本來是一門充滿生機樂趣的學科,以探究的態度教化學,以思辨的態度學化學,這是針對性極強的改進化學教學的一劑良藥。
5. 多媒體輔助模式
多媒體教學是把聲音、圖片、影像、文字等多種信息集于一身,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活動,以輔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先進教學模式。多媒體可利用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使化學課堂趣味橫生,學生積極投入。
策略二:傳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注意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通過親身實踐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有教師宣讀,學生記住。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自學,發展能力。這些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更容易應用。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教育學有關學生學習的基本論述,把學生掌握并能自主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概括為如下一種有序遞進過程,模仿階段—遷移階段—探究階段。模仿就是說教師的教法對學生的學法起著示范作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講解一些化學概念和理論時,把分析問題的相關方法展示給學生,并試著讓學生用相關方法分析解決相似問題。遷移是指能把已掌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其他的知識點中。探究是讓學生盡量用所掌握的方法,在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等思維加工,形成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要注意把教學過程上升到方法論的高度進行。把教法和學法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總之,學習,貴在有恒,貴在有法。有恒者才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得法者才能有突破,有成就。在中學時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受益。作為教師,則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
(徐州大屯煤電集團公司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