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自古以來都是永恒的主題,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以愛情為主題的文章,但是在中學語文課堂之上卻有很多老師對愛情不是模模糊糊解釋,就是避而不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學生對于愛情沒有正確的理解,盲目的慕校園戀愛現象,所以怕在課堂上講愛情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其實愛可以講,就看老師如何正確引導了。本文以自身教學的經歷為例闡釋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的辦法,效果很好。
關鍵詞:愛;語文課堂;正確引導;大大方方
一次備課的時候,偶爾發現一段精彩的導入“愛情,古老永恒而又年輕的字眼。才子佳人、癡男怨女,多少的悲歡離合,多少的血淚辛酸。由此,無數的文人墨客,幾多真摯的描寫、熱烈的詠嘆。于是有了:關關雎鳩的吟唱,孔雀永遠的飛翔,那哭倒的長城,哭不倒的對愛的向往,沉沒的百寶箱,沉沒不了對愛的向往,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萬般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當我輕聲讀完這段對愛的闡釋之后,深深地被它打動了,除了感動之外,我還很佩服這位老師,他讓愛情如此直白地走進了語文課堂,不會引起學生的騷動嗎?我們有許多青年教師是絕對不敢這么大談特談愛情的。為什么呢?我覺得還得從當前中學生“戀愛”現象說起。
中學生的戀愛問題是家長與老師十分關注的,他們認為“早戀”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會影響學習,因此應該避免。其實,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相互喜歡是很正常的心理成長過程,中學生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異性的喜愛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他們覺得很奇妙,但又不是很明確,這些都是一個人性的本能——愛的本能,對異性不知不覺產生好感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感受!有些家長們意識不到這一點,拼命壓制并阻止,結果適得其反。因為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大多有逆反心理、反抗心理,有些同學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得來的卻都是家長的干預甚至是拳腳相加,結果造成他們的心理嚴重不健康,常常會帶著一種不滿、煩躁的情緒,當然會影響學習了。
其實,孩子們并不懂得什么是愛情,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愛的真諦,他們大多是受港臺偶像劇或者是言情小說的影響,愛幻想、愛浪漫,認為如果有某個人關心自己、愛護自己,兩人在一起有很多話題那就是愛了。他們的“愛情概念”就是這么朦朧、膚淺,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很微妙的感覺。有的同學還喜歡在游戲世界里和別人結婚,一天沉浸在電腦的世界里樂此不疲。
作為一名教師,不管你教哪門學科,都有責任結合你這門學科的特點去正確引導學生。我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是比較注重教書育人這一點的,對于“愛情”題材的課文特別是經典名篇,該怎么樣既讓學生感受到愛的美,同時又不能太過火讓學生都去談戀愛,我作了深刻的思考。我覺得應該大大方方把“愛情”這個話題拿出來讓他們討論,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做出理智的判斷,這樣對他們才有觸動。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中外經典名著中哪篇能離得開愛情這個話題呢?現如今的電影大片,凡是票房紀錄高的哪一個離得開愛情呢?如果遮遮掩掩,在上課的時候故意避開愛的話題反而不好,不但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還達不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另外,新版的高中語文課本注重文學的熏陶,好的篇目都是經典的名著,避開“情”去講的話會很枯燥,只有通過“情感”培養才能讓你的課堂精彩、動人。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讓“愛”大大方方走進課堂呢?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就有好幾篇是以愛情為主題的,《林黛玉進賈府》《長亭送別》等,其中哪一篇能撇開愛情只談思想內容呢?《林黛玉進賈府》雖然只是借林黛玉的眼展示賈府的豪華,但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是《紅樓夢》經久不衰的主題之一不能不介紹吧?《長亭送別》里崔鶯鶯在長亭的千叮嚀萬囑咐淋漓盡致地訴說了一個女子的相思之辛酸。如果簡簡單單就隨便講講,那么這些經典就被我們老師在不知不覺中疏忽掉了。
我在備《長亭送別》的時候思考了許多,索性對關于愛情題材的課文來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愛情有一個理智的認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課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我所教的這個班級是學物理和生物的,平時就知道做題目,所以大多數同學變成了做題目的工具,變得麻木了,沒有感情了,也只有在研究出一道題目的時候才會露出淡淡的微笑。如果讓他去讀一段深情的美文,他會像讀公式一樣給你讀出來,毫無情感;如果你布置他去把這段文字背下來,他效率倒挺高,可以一字不漏地給你復述出來。學語文學成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平時比較注重培養他們的感情,只有學會感動了才會學好語文。這一次我決定用“愛情”這個話題讓他們再次對“愛”這種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所以我教《長亭送別》要達到兩個目標:(1)培養同學們的情感,讓他們學會感動,加深對愛情的理解;(2)通過討論讓同學們懂得對愛需要作出理智的判斷。第一個目標的達成其實主要是通過同學們有感情的誦讀來完成的,只要讀得有感情了,主人公崔鶯鶯的形象分析就簡單了。因此,一上課我就先制造氣氛,播放了《梁祝》主題曲,在小提琴伴奏下,我深情的導入課文,導入的內容就是開頭我被感動的那段文字,同學們一下子陶醉了,有的同學閉上眼睛聽音樂,似乎進入了浪漫的季節……接著我讓同學們自由誦讀,輕輕的、深情的去讀、去感悟,等他們讀出感覺了,讀出點味道了就來談感受,結合主人公崔鶯鶯的獨白以及她對愛情的執著談談自己的理解,最后分析人物性格。第一個環節完成之后就讓同學們結合以前學過的課文以及從各種媒體了解到的愛情故事談談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有的同學理解得還挺深刻。我大膽地提了個問題:你戀愛了嗎?同學們有些不好意思,都不愿或者說是不好意思說自己,但別人的事好像毫不掩飾,議論得頭頭是道。平時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聽同學們在傳班上有幾位同學走得比較近,于是我就請幾個所謂“戀愛”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可是他們具體也說不出什么感覺,一直強調是朋友,就覺得很談得來,在一起很愉快,可以談天說地,促膝長談。同學們的興致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都想搞清楚這神秘的“愛情”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又提了個問題:你有喜歡的人嗎?同學們笑了,不用他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已經清楚了答案,大多數同學都有喜歡的異性,只是放在心里沒有說出來而已。最后我提出關鍵性的一問:就你對愛情的理解談談你對中學生戀愛現象的看法?同學們各抒己見談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覺得可以談但不能影響學習;有的認為現在還是學生,主要任務應該是學習;有的認為可以交一兩個異性朋友,純粹是友情;還有的同學談了自己的困惑,比如家長的不理解等。平時不敢說的話同學們在這堂課上都說了,連很內向的學生也躍躍欲試,想要說出自己的看法。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覺得我這堂課的目標達成了,他們對愛情肯定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不夠明確,有的同學還是很模糊,最后我結合同學們的觀點以及課前查閱的資料作了一個總結:愛,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懂得愛的人才懂得生活,有愛也才會有幸福。為什么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會成為人們永久傳唱的經典,就是因為他們有對愛的執著,真愛的花朵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美麗的綻放。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年輕人認為的愛就要整天黏在一起,不工作也不學習,更有甚者在公共場合公然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不太文明的行為,大學校園的食堂里一對情侶互相喂飯的情景讓人看了不是羨慕而是想吐,他們這種所謂的愛情會讓我們感動嗎?(同學們非常贊同地點點頭)沒有愛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將來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會碰上愛情的問題,那時我們經濟獨立了,有自己的事業了,懂得負責任了,就完全可以解決自己的感情問題。但是現在我們還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自己還很依賴父母,為了父母更為了自己的將來我們有資格談戀愛嗎?有理由為了談情說愛而荒廢學業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不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類的情感是最美妙的東西,人的一生陪伴著的有很多種情感,親情、友情、愛情缺了哪一種,人的一生都會有遺憾,而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經典也是以情感人,詩歌、散文、小說等,有了情感線索,自然就如同找到了一把開啟文學之門的鑰匙,而我們語文老師是要把學生引入文學殿堂,為何不抓住“情”這把鑰匙去開啟文學之門呢?文人寫作以情入手,我們教語文也要抓住情感這條線索,讓“愛”大大方方走進語文課堂,讓這種美好的情感在每位學生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讓他們在對感情懵懵懂懂的時候,樹立起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讓他們學著去讀懂“愛”的內涵,將來能擔起“愛”的責任,好好珍惜自己身邊的親情、友情。
(鹽城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