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職業學校體育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從建構主義視角對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審視。建議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借以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建構主義;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職業學校體育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校體育是實現對學生體育教學的重要基地,而體育教學是以學生為教育對象,以實現體育教學目標、任務、目的的重要手段,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就需加強對職業學校體育教育關注度。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內涵
建構主義亦稱結構主義,最早是由皮亞杰提出的,他堅持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個體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個體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認知,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較有效的認知學習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較理想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
1.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2.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二、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困境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是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教學現狀令人堪憂,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態度也是普遍的冷漠,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 教師的主體性和學生的從屬
目前,大多數教師仍基于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學習理念,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教學內容、組織完全由教師來主導,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學生的認知主體被忽視,受制于教師的被動授課。學生無法利用已有的經驗去建構教育理論與實踐知識,因此,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壓制,學習能力、創造精神的培養受到限制。
2. 課程內容缺乏生動,學習目標模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學生缺乏對體育教學課程中“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理解,目標定位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在體育課上學生既要學習室外課技術,還要學習必要的體育理論知識。理論源于實踐,但又反作用于實踐。因此學習科學合理的體育理論知識對體育的實踐課程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學生的學習不僅是技術動作的學習,還應是體育知識體系的完善。
3. 教學過程,情境單一
目前學生是在情境缺失的狀況下學習體育教學理論的,缺少實踐機會,學習過程中缺乏“認知沖突”,無法進行積極的知識建構。教學手段運用比較單一,學生在課程的選擇過程中僅僅是動作的示范與講解,這就造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意識懈怠。
三、建構主義理論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
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發展的,是內在建構的,是以社會和文化的方式為中介的。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體育教學首先要使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給予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自主權。學生不僅應該確定所要學的問題,而且必須對問題解決的過程擁有自主權,教師應該刺激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參與學習目標的制定,激發他們去自己解決問題。體育技能的學習是機體組織各部分協調配合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下通過教師的合理、有效的指導才有可能掌握的學習課程。
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實踐范式
目前,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影響下形成的教學模式主要有:拋錨式教學模式、認知學徒模式、隨機訪取教學模式等。如籃球課上要進行的學習主題是設計一個籃球戰術實例,在建構性的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圍繞當前學習主題,要求每個小組獨立開發出一個籃球戰術實例,教師給予一定啟發引導。至于是用多媒體的演示,還是學生進行實際的現場演示,到圖書館去查閱各種資料,還是通過國際互聯網絡等直接訪問有關體育專家,如何去設計和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戰術完全由學生決定。在教師事先做的教學設計的導引中,學生主動探索中設計出有效的進攻與防守戰術,在運動場上進行團隊戰術設計的開發研究。
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于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啟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也要求教師的教學主體理念發生變化,亦即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組織者、促進者、幫助者。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的學習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培養的是終身體育意識。所以,在教授過程中應當以職業教育的特點為依據,選取有特色的體育課程內容。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取是以自我喜好為軸心,其學習的目標就是對動作本身的掌握。
參考文獻:
[1]蘇華.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廣西體育教學院學報,2000(6).
[2]陳旭遠.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曉軍,李國強.建構主義視域下的體育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09).
[4]李月紅.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體育科技,2009(3).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