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觀的基本特征,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學生個性,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音樂的快樂,成為音樂的主人。
關鍵詞:音樂教育;以人為本;教育觀念
音樂教育是以學生為對象,以音樂藝術為載體,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長期以來,音樂教育強調以音樂知識為本位的傳統教學觀念,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過多的偏重以音樂技能技巧為核心,忽視了“以人為本”,以致割裂了音樂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底蘊,拋開了學生,沒有針對“人的發展”,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觀的基本特征。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
一、“以人為本”教育觀的基本特征
1. 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以人為本”教育觀指導下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和互動。教師與學生交流經驗、知識、情感、體驗與觀念,通過交流,創造豐富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更高的教學效率。交往預示著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應該是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zz5TzkpZXNBXy/eFGYRfSQ==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交往還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意味著教師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而且是和學生一起分享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2. 強調結果更強調過程
從教學角度來講,教學的結果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教學過程就是教學目標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重視結論就是重視教學目的。但是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結論就難以獲得。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于此,“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把過程和方法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方法的地位。
3.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以人為本”教育觀的核心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這一理念的前提是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首先,強調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自尊的人。其次,強調在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以及希望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的強烈愿望。關注本身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養,從而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修養水平,使學生變得有愛心,有同情心,有責任感,有教養。
4. “以人為本”的教學是關注差異的教學
學生的各個方面是不盡相同的。因此,“以人為本”的教學必須要考慮教學對象的差別,并以此為基礎來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確定更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接受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他們的不同是其遺傳、生活環境、早期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造成,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興趣愛好、智力發展、身6NLCzOa2h9OGvKIBGJeMiQ==體素質等都會呈現差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認真研究和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征,并正確看待這些客觀現實,做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設計出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與方法,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二、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音樂是以情動人、潛移默化的,如果我們在學生沒有愿望的情況下強制他們去學習音樂,那將會產生逆反心理。許多學生對于音樂課特別有熱情,但是由于教學形式的陳舊老化,使他們漸漸的不喜歡音樂課,在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前,就拒絕和放棄了學習音樂。這種現象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念,必須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輕松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學會自主性學習。關鍵是在教學中如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
1. 解放學生
首先從座位上解放,改變固有的座位排列,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設計弧形、半圓形、蝴蝶狀、軌道式、自由式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其次從思想上解放,教師要放下權威變成朋友,讓學生處于一種平等、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音樂。
2. 提倡探究性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同樣是一種發現,學生自己發現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個人特色的知識。在音樂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點撥。
3. 提倡師生共同學習
音樂學習是表現個性、開發思維,注重情感體驗的過程。由于音樂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語義的,在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沒有標準的答案。教師要與學生形成交流式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4. 重視音樂實踐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要求音樂教師要注重音樂藝術實踐。無論是創造、發展音樂,還是音樂表演與音樂欣賞,都應該結合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用嘴唱、用身體舞、用手指彈奏、用神態和體態表達情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才能感受、體驗、理解。
5. 改革教材,突破內容
我們現有的教材比較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也是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原因之一。作為音樂教師,要大膽改革與創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縛,尋找學生喜歡的內容與形式。
總之,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學生個性,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音樂的快樂,成為音樂的主人。
(延邊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