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職業中學德育課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了多媒體在教學中具體應用的一些具體嘗試。
關鍵詞:多媒體手段;有效教學;德育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知識的學習、存儲和利用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德育課肩負著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重任,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生存,是我們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德育課程,主要是經濟政治和社會、哲學等知識,由于其理論本身比較抽象枯燥,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教學手段也很單調,黑板加粉筆。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我們教學手段改進提供了新的機會,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就能夠把抽象變具體、枯燥變生動,從而做到吸引學生、激發興趣、撞擊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德育課教學中,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
多媒體教學法則是以各種電教媒體和傳統的教學媒體為基礎的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選擇現代化教學媒體,且使之與傳統的教學媒體合理結合,就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一、圖文并茂,寓教于樂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如講解國家、宗教、民族、貨幣、商品等有歷史發展背景的概念時可以采用投影、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甚至把知識的學習融入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中;能發揮寓教于樂的學習優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使樂學落到實處;能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有機地統一于教學過程之中。
二、動態教育,突破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抽象的理論知識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很難理解。無論如何講,甚至反復講幾遍,同學們還是不易理解,難以想象,事倍功半。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可化難為易,使難點由抽象變為直觀。如在講貨幣的形成過程時,學生很難理解。我們可利用計算機教學把貨幣的形成從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金銀→貨幣→紙幣等以時間先后次序表現出來,使學生對貨幣的形成過程一目了然,既掌握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三、交互合作,清晰反饋
學生如果更多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情景學習的研究表明,學習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生之間的合作具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對于多媒體交互式教學,可設計一些過程和內容,讓學生進行討論,合作解決,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學生在這一段時間內,對整個問題涉及的知識和方法,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運用知識和方法的過程進行必要的反思,通過對比自己和老師、同學解決問題的不同點進行反思,學會思考和運用。如“個人收入的分配與理財”一章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虛擬情景,模擬具體的個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費情況,將學生分組,一起討論什么是正確分配和消費觀,辯論是否有錢就可以任意消費等問題。這樣能確保學生有機會進行清晰地表述,“使緘默的知識變成清晰表述的知識”。
四、愉快重復,克服遺忘
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制力較差,對感興趣的知識就愿意接受,不感興趣的知識就不愛學習。即使強迫他們記憶,也不會產生好的效果,幾天后就會淡忘。利用掛圖、投影教學,畫面既不會動,又沒有聲音,只能靠老師的語言去解釋,時間長會給學生造成厭倦感和疲勞感。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把圖像、聲音、動畫、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有意無意地對知識進行記憶,且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學生記得快,且記憶時間較長,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傳統教學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對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來說,就存在很大差異,且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而自制力差的學生,就會走神、溜號,聽不進去。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就必須加強教材的彈性,但目前所有學生用的都是同一教材。多媒體教學軟件會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材。
六、擴大容量,提高效率
在講“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這一章,可以通過因特網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將我國的民族和宗教的產生、種類、發展以及國家政策方面一一羅列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這樣就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學中適合不同進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個別差異,創造了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唯一的知識的傳授者,學生一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有限的知識,一方面又利用網絡主動獲取無限的相關知識并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性學習,促進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在這種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伙伴、合作者和解決問題的指導者,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圍繞同一主題,提出不同問題,大家分頭獲取信息,找出答案的過程。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創造。同時教師在參與、指導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了心理溝通,使教學氛圍和諧,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七、化解抽象,激發興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生動形象的學習材料感興趣,也容易理解和領會。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于一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例如,在講“商品”這一課時,講到價值規律的作用時,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動態曲線圖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要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彌補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不足,只能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必要的技術輔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因此多媒體教學可以理解為傳統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在設計多媒體教程時,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正確處理多媒體和粉筆、黑板、普通教具、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特別要考慮時間因素,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時間(此處主要是指操作時間)與適時的課堂講解、板書、交互、反思時間的關系。例如把幾句話的結論板書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燈片效率低,因為它節約了操作時間。因此,我們必須兩者相結合,合理運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從而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宜興市張渚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