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的喜與憂
我們對本地區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情況的追蹤調查數據顯示,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中隱藏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是對口就業率很低,一次就業專業對口的不到30%,不對口的就業率占50%,而認為“專業不對口,但有部分關聯的”比例為20%。二是就業穩定性差,因為專業不對口,頻繁“跳槽”的很多,當中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被問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單位的服務年限”時,有近80%的回答是“邊做邊找,工作壓力太大,有更好的單位就‘跳槽’”。三是非計算機專業人才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就業崗位的擠壓,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學習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只要有一定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并不比那些上課玩游戲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差。有些用人單位注重的是計算機某個方面的應用能力夠用就行,不需要很全面很專業。因此,如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改革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是我們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的當務之急。
二、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出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按照強化基礎、拓展特長、突出能力、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模式來實施培養,具體總結為“一套教材、兩個階段、三個強化、四個更新”。
1. 一套教材
我們組織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對計算機教材進行反復討論,對原有教材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要求進行篩選、濃縮。結合本校實訓場所實際,進行校本教材“實訓指導書”的編寫,計算機教學及考核以各門課程相應的“實訓指導書”要求進行。以強化基礎,拓展學生特長,突出學生能力,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組織實訓教學。
2. 兩個階段
我們將學生在校前兩年劃分為“合格+特長”,即“夯實專業基礎”和“拓展學生特長”兩個培養階段進行。
3. 三個強化
(1)引導學生熱愛計算機專業,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為此,我們在學生入學時的第一周便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講座,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教育,告訴學生中職學校各個階段,學習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鼓勵和引導學生熱愛計算機這個專業。
(2)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為提高他們就業的競爭能力,必須以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主線。學生在“拓展特長階段”,應開設以綜合性實訓課程內容為主,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作品的方案設計、應用開發和綜合思考等項目技術問題分析的能力,并要在實訓教學時數上給予充分的時間保證,至少占課時總時數的一半以上。
(3)強化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已不再有什么單純的、經典的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多的是跨學科、跨行業的綜合應用。因此應用型人才在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同時應具有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4. 四個更新
(1)教學方法的更新。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再以主體身份出現,而應當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督促者或引導者。
(2)教學手段的更新。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校園網絡平臺充分發揮計算機教師的專業優勢,建立起雙向互動的教育技術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多渠道實施教學活動,是全面提高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3)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爭取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支持,定期派送教師到企業或高等職業院校培訓機構接受前沿知識的學習和技術的培訓,完成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轉型,確保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最新的,這樣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4)計算機實訓設備的更新。及時更新計算機實訓設備,確保計算機專業課程有效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和各種操作技能的必要保障。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有差異性、多樣性,面對“職教三年攻堅”的新形勢,如何加強專業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構建適合人才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中,“一套教材、兩個階段、三個強化、四個更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也要因校而異,有個性才有發展。
(信陽市第六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