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羨余”是漢語的特點之一,它在語用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找到一種更好地解釋生詞和短語的方法,提高課堂的信息含量,學生通過對這一特點的學習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羨余;對外漢語教學;解釋
“羨余”是現代漢語研究中的術語,是趙元任先生在他的《漢語結構各層次間形態與意義的脫節現象》中最早提出的。翻開《現代漢語詞典》可以看到“羨余”這一詞條,它的解釋是:(1)封建時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的各種附加的賦稅;(2)多余的。這兩方面的解釋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多余的”。潘先軍(2010)對于詞的羨余給出了這樣的定義:所謂詞的羨余成分,就是在單音節之外的復音詞中,組成詞的語素在語義表達上沒有作用的語素。這些存有羨余成分的詞,已經凝固為固定的詞并收入詞典,其“合法”身份是公認的、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在詞的層面上,只要語言單位為詞就只存在羨余成分而沒有冗余或贅余。由此觀之,“羨余”它其實跟“多余”還是有區別的。從詞的感情色彩上來看,“多余”是有些貶義成分涵蓋在內的,語言中的多余成分也就是不必要的成分,是交際中不需要的。而“羨余”則是漢語的特點之一,這是漢語的需要,也是漢語語用方面的重要部分。
據說,各種語言中都有“羨余”這一特點,而且漢語比起其他語言還算少的。潘先軍從詞的角度給羨余下了定義,其實可以把這個定義擴大,不僅是詞,還有短語,甚至句子都有羨余的成分存在。而且這些成分都是“合法的”,甚至是必須的。比如,很多人都愛舉的一個例子“凱旋而歸”?!皠P旋”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戰勝歸來”,它本身已經包含了“歸來”的意思,而平時使用的時候,往往愛加上“而歸”。還有人們常說的“大約……左右”,其實“大約”本身已經有了不確定的概數的含義,后面又加上了“左右”非常多余,這種用法也常常在中學語文中被視為病句,可是語言運用中卻不乏這種用例。還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秘密”這個詞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有所隱蔽,不讓人知道的(跟‘公開’相對)”,這本身就隱含了不能說的意思在內,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取做“不能說的秘密”,似乎使它的這種特性更突出了,起到了一種強調的作用。試想,如果電影的名字只是兩個字的“秘密”,那么它的神秘感仿佛也減弱了不少,名字中音節的韻律美也有所淡化了。因此,“羨余”不僅有利于表意的完整,對于發揮漢語運用中音律的和諧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對于這些“羨余”成分的使用情況做了一些數字上的統計。2011年8月4日在Google新聞中搜索關鍵詞“大約……左右”得到27 500條結果,搜索“大約”得到41 400條結果。同時在人民網中搜索“凱旋而歸”得到451項,“凱旋歸來”641項,“凱旋”10 956項。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知道兩點:一是這些羨余的用法是存在的,而且是有一定數量的;二是這些用法比起“正確”的用法來說還是少數的。潘先軍(2010年)統計了《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2001年)中的羨余成分的多音詞,并得到含有羨余成分的多音詞大約占所收全部詞語的0.45%,比例是非常低的。但是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這種用法是經常會遇到的。因此,漢語中的“羨余”成分也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部分。
關于“羨余”的教學,應當秉持正確對待、認真解釋的態度。漢語的羨余體現在很多方面,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體會漢語中的這種特點,以便能夠說地道的漢語,而且還要學會利用這種特點,以方便教學。其實,可以發現大多數“羨余”成分都是對已有成分的再次補充說明,因此,可以利用它們的這種關系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比如“手持電話”中的“手持”。“持”作為“拿著”這個意思的時候,本身就包含“用手”這個義素,而且在使用中它所需要的搭配項也是可以“用手拿”的一類東西,如“持槍”“持棍”等都有這樣的特性。在教學中解釋“手持”的時候,就可以把“持”的這種用法連帶在內,這樣學生既理解了這個短語,也懂得了它的用法。同樣,漢語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詞語組合,像“目視、耳聞、腳踹、火燒、水淹”等,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解釋。這樣既避免了用翻譯方法解釋的單調,使學生學會了其中各個詞的使用方法,又多教會了學生一個新的詞語組合。
再如,“不能說的秘密”這樣的短語也有很多,這就相當于在一個短語中解釋了一個詞的本質特點。讓學生記住這樣的短語,也為他們背誦生詞提供了一種方法。如“不必要的浪費”,學生就可以記住“浪費”有“不必要”的意思,當他們忘了這個詞時,就可以利用短語關聯出它的大概意思。其實這也正說明了漢語的一個特點,定語有時并不是給事物分類或者描述特征以區別于其他事物,定語有時純粹是為了加強或者強調事物的某一方面,像“咸鹽”,鹽都是咸的;“面貌”,貌都是在面部的;“死尸”,尸體都是死了的。這正是“羨余”所要表達的意義。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有時也不妨有意地把學生向這個方面引導,比如學習“毛病”這個詞,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不好的毛病”這個搭配,同時要告訴學生“毛病”都有“不好”這樣的特點,讓學生從中體會這種搭配的意義及使用的方法。還有“無可爭辯的事實、不朽的豐碑、最后的結局、個人的隱私、無用的廢話”等都可以加入這種教學方法之列。
有一些音譯詞,其實通過英語的音,學生已經可以明白它的意思,可是漢語在音譯的同時往往還要加上一個漢語的義類。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音譯詞給學生解釋漢語中的義類詞了。比如,“吉普車”,學生本已知道什么是“吉普”,這就方便了學習漢語中所說的“車”。因為,漢語經常用“car”來翻譯“車”,這對于留學生來說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因為“車”在漢語中是一個大類,是泛指詞,而car在英語中只是指小車,因為除此之外還有truck等。教師此時可以利用學生已經懂得的“吉普”的意義,來引導學生學習漢語中的一個類詞——“車”,同時幫助學生擴展出關于“車”的更多的詞。這種外來詞還有很多,教師都可以利用他們中的“羨余”成分來為對外漢語教學服務,再如,“貝雷帽、雅思考試、芭蕾舞、因特網”等。
還有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如:“她會跳芭蕾舞”的“跳”的意義其實跟“會”是重復的,教師可以利用比較好理解的動詞“跳”來解釋助動詞“會”的用法和意義。
此外,還要知道“羨余”是有度的,在這個度之內,才是“可被允許的重復”,要讓學生分清楚“羨余”跟“多余”也就是病句中的贅余的區別。以防學生超過“羨余度”造出“真的非常很難”這樣的句子。教師可以舉出一些贅余的病句讓學生作改病句的練習,從而體會兩者的區別。如(1)快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陸續接連進入教室。(2)湯姆來中國一年了,他很喜歡中國,他也很喜歡漢語。(3)天氣冷了,容易造成感冒。(4)歡度國慶節的到來。以上四句都是贅余的病句,第(1)句應去掉“接連”;第(2)句應去掉第二個“他”;第(3)句應去掉“造成”;第(4)句應去掉“的到來”。顯然,這與鼓勵學生使用的“羨余”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不過,對于漢語語感還比較弱的留學生來說還需要教師帶領著進行多次對比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并清楚地區分。
漢語中的“羨余”可以加強語意,而且能使內容表達得更充分、更完整。學生通過對羨余成分的學習更好地理解了詞語的含義和用法。這同時也有助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找到更好的方法來釋義,并幫助學生在遇到生詞時進行模糊猜測,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方法,可提高了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發揮漢語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題初探[J].中國語文,1963(1).
[2]潘先軍.漢語外來詞構成羨余現象說略[J].漢字文化,2007(3).
[3]潘先軍.多音詞羨余現象考察[J].漢語學習,2010(3).
[4]趙元任.漢語結構各層次間形態與意義的脫節現象[J].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