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是一個重頭戲,也是所有教育理論專家、作家、學者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他們中既有高校專門從事寫作教學的教授,也有長期在中學教學一線從事語文教學的名師,還有初出茅廬、朝氣蓬勃,剛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雖然他們在各自的閱歷、知識結構、層次等方面差異極大,但他們都贊同一個觀點:中學生要寫個性化作文,讓學生有感而寫、有思而寫,寫出自我、寫出真實的生活感受—我手寫我心,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沒有暢所欲言的顧忌。他們也用了許多成功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且這一觀點目前已被學術界、專家們所肯定,這一觀點已深入語文教師的心中,成為當今語文寫作教學的一種主流。在這里,作為一名從事語文教學十幾年的中青年教師,我無意反對這一基本正確的主流觀點,但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體驗,我以為作文教學不可一概強調個性化,而忽視了寫作規律的引導和寫作基礎的訓練,在此我淺談一下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一、規律——個性之軌
在素質教育大放異彩的今天,許多語文教師甚至是許多專家都主張學生習作不要受“清規戒律”的約束,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寫出自己的個性,暢所欲言,無所顧忌。我們也確實看到了一些優秀的中學生,他們的文章張揚個性,文采華麗,見解深刻。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卻也看到了不少中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記敘不像記敘,議論不像議論,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戲稱之“雜文”,更有甚者,有些學生為了張揚個性而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如有的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認為偷食農民的瓜果時蔬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反映出自己最崇拜的人是和珅、最向往的生活是“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有的學生認為朱自清的骨氣“固然可嘉”,不過他不知變通,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道理,死的毫無意義,不值得學習;更有的學生在文章中反映出對引導教育自己成長的家長、老師的仇恨、報復的心理和行為……我相信每位有正確價值觀的教師看到這樣的文章都會認為這是一種是非顛倒、善惡不分,都會認為這是一種扭曲的個性,因為它違反了真、善、美的原則,只能歸為“新”而不當,“新”而堪憂一類。雖然很多人將之歸咎于社會媒體(諸如影視文學的戲說歷史、戲說歷史人物)、網絡游戲、網絡文學(所謂的穿越小說、仙靈怪異小說)誘導、毒害。但作為站在育人主陣地上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發揮我們應有的引領作用。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作文時,首先要教的便是正確的價值取向這一基本規律,這也是對學生作文最起碼、最重要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再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教授其不同文體的基本習作要求。以記敘文為例,在小學階段我們要求學生能把事情記述清楚、完整就可以了。到了初中我們則要求他們在此基礎上把文章寫的生動形象即可,而到了高中階段我們則要求他們應寫成復雜的記敘文,在記敘當中要穿插議論、抒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手法。前兩個階段要求思想正確而高中階段更進一步要求文章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違背這一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而一味強調發展個性,則或是揠苗助長,或是使其文章怪異甚至發生根本性錯誤。其次文體寫作規則引領:近年來,無論是中考、高考對學生寫作的要求變得越發多樣性,文體要求也越來越寬松,但文體不限并不代表一篇文章的表達方式可以雜陳沒有主次,這在閱卷中有明確體現。正如現代著名作家兼語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所指出的:“專一依賴法則(即寫作方法)固然是不中用,但法則究竟指示人以必由的途徑,使人得到正規……”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各種文體的基本知識,也就是這種文體寫作規則。以議論文為例,寫作前要使學生明確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輯推理來闡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間因果聯系的文章體裁。它要求有論點、論據、論證。論點
二、基礎——個性之源
我傾向于認可這樣一種觀點:真正優秀的作文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他和作者的個人靈性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在我們的校園里才會出現這樣的天才小作家,他們或許其他方面都不行,但是在寫作上卻又一股常人難覓的靈性,寫出優美的文章。但他們畢竟是少之又少,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充分肯定他們,但是不能以此推及到所有學生可達到這一高度。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進行基礎的各類文體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通過扎實的訓練,他們的作文水平一樣可以達到較高甚至是很高的水平。許多文壇大家,像魯迅、茅盾、朱自清、冰心等,他們的文章看似信手拈來,暢抒個性,其實這正是他們有扎實的功底,才能化腐朽為神奇。他們的成功也許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說:“法則對于技術是必要而不充足的條件,真正憑著練習成功的,必是暗合于法則而不自知?!钡嗍窍裎膲髱熂玖w林先生一樣在良師的引導下夯實基礎,從而獲得成功。季先生在《我的求學之路》中就談到,自己的老師董秋方先生不僅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且還特別注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精心指導。他認為自己之所以由不清醒到清醒的意識到文章應該如何做,是和董秋方先生的精心指導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我們不可一意強調學生作文的個性化而忽視了對其習作基本功的訓練,老師首先要做的是訓練他們寫作的基本功,訓練他們的文章觀點正確,記敘文像記敘文,議論文像議論文,而不是好高騖遠,一味追求個性,以致文章寫下來文不搭題,體不明確,詞不達意,甚至發生價值觀等根本性的錯誤。所以扎實的基本功的訓練和作文教學的改革不僅不相悖,而且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現在雖然對中學生習作的要求宗旨是命題多樣化、文體淡化和寫出個性化的文章,但是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不可因過度追求個性化而忽略了寫作的規律性和基本功的訓練。我們應該相信:只有掌握寫作規律,打牢寫作基礎,才能寫出更加充滿個性、光彩四射的文章!
(邳州市岔河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