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稍谡Z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只注重知識性信息交流,而忽視師生之間及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情感交流,以致限制了教學潛能的發掘,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語文教師應如何運用情感功能,促進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發揮情感功能,以情動人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學科,而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所教學科的情感對學生的影響。其實,教師的這種情感經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會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
情感還具有遷移功能。正確運用這一功能于教學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態度。在教學中,教師熱愛、理解、尊重學生的摯愛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反映,繼而又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功課上。
二、創設情感課堂,以境生情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因此,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培育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入境動真情,在教師的點撥下漸入佳境。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要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激情的教師,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只有巧妙地運用語言、動作、眼神傳情達意,才能讓學生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課前作好準備,讓學生進入角色,投入情感,可以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自身情感的外露來感染、影響學生,產生共鳴效應。教學過程也會因為這種情感的中介力量而迅速發生質的變化。要讓課堂充滿情感,教師自己必須對生活充滿熱情,熱愛一切美好先進的事物,憎惡一切丑惡腐朽的東西,以境生情,以情動情。
三、挖掘情感因素,以情激情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并運用文本內在的“激情”,有目的地去激發學生在感情上與作品的共鳴,撩撥學生“入情”“悟道”,從而發現并體驗美好的情感。
1. 挖掘“情感”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等情感。
2. 把握“形象”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要自覺地引導學生去了解、感受、把握眾多的具體形象,使學生為形象所負荷的“生動的感情力量”所感染,或崇敬,或同情,或惋惜,或鄙夷,一一激蕩于心。
3. 品味“語言”
語文教師要以語言為切入點來分析處理教材,重點是引導學生賞析文情并茂的精彩語段、關鍵詞句,體會蘊涵在內深刻的人生哲理與豐富的思想情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體現、挖掘、創設情感,運用情感的特殊功能,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情促知,以知增情”,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寶豐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