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情感,需要科學藝術,更需要教師的發現與培養。班主任的工作作風是班級的班風、學風形成的導向,是班級健康發展的具體體現。作為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建設好一個良好的班風,是每位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內容。根據本人從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經驗,我認為班主任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愛護、尊重、理解、信任學生
尊重、理解、信任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班主任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的不同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班主任的地位和權力侮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煉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班主任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班主任產生信任。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度的體驗,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機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創設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把自己融入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深處所思、所想,才能使班級管理工作達到理想的境地。
我班的王××是留級生,曾認為讀不讀書無所謂,不求上進,是個地道的調皮大王。家長對他不報什么希望,他自己也是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怎么辦?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了這孩子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特別愛勞動,樂于助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礎。我多次找他談心,及時與家長聯系,對于他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鼓勵,從不在同學面前提起他是留級生和從前怎么不好,還交給他一些班級工作去做,適時地去表揚他。慢慢提高他在學生中的威信,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同學對他另眼相看。他主動幫老師做事,學習進步了不少。這個孩子的轉化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后進生要多給一些溫暖,用“愛”字改變他們,理解、尊重和信任他們。尊重和理解是培養自主品格的養料。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師指定,不用編排值日表,每天衛生清掃都有學生搶著去做;班上有同學遇到困難,同學們都會主動去關心、幫助……用愛心培養孩子對集體、對他人的愛,一旦這種愛升華為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那么人格大樹就豎立起來了。
二、班主任做模范榜樣
密切與學生交往,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班級里的同學對我都很信任,有什么話,學生都能主動和我談,讓我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這也能讓我更有效地管理好班級。這學期我班王××同學在操場上踢球被撞傷了,很嚴重,在家休息了半個多月才來上學。他本身又是一個搗蛋鬼,我一邊為他補課,一邊與他談心,教育他遵守紀律,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在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他改掉了不遵守紀律的壞毛病,在本學期的冬季運動會上他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學生對班主任模仿性很強,所以班主任在各個方面都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學生的表率。建設良好的班風,班主任是榜樣,要做全班的帶頭人,學生帶著“有樣學樣”的眼光,觀察班主任的一舉一動。例如,學校的早操是鍛煉學生身體、意志的活動,也是顯示班主任模范作用的好時機。尤其冬天,學生往往會“相機行事”。我堅持每次準時在操場集隊參加鍛煉,結果全班同學都能準時參加。班主任不能讓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而應提倡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因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三、抓兩頭,帶中間,突出重點
學生工作千頭萬緒,班主任如果不分主次,從早忙到晚,收效也不會大。所以班主任首先必須抓好學風這個綱,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例如,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需要鼓勵,更需要嚴格督促,因為他們畢竟是青少年,缺乏應有的自覺性。對全班前十五名學生,每天檢查他們的家庭作業,這樣會對學生形成一種有益的壓力,因為學生知道老師天天在“關注”他,使他不能偷懶,從而學習的自覺性更強,成績穩步上升,而且帶動了全班同學,使班級的學習熱情蔚然成風。對班級后十五名學生則進行各科成績分階段跟蹤,并及時與家長聯系,使這部分學生既有老師方面的教育,又有家長方面的管理,其自覺性明顯加強,與優生的距離明顯縮小,班風有根本性好轉。這樣抓兩頭,帶中間,突出重點,成績顯著。
四、把握良機,促進轉化
所謂“差生”并非樣樣差,所以班主任應從差中見優,經常發現“差生”的閃光點,以小見大,促進轉化。一次,我班一名女生丟了自行車,她的家庭情況較差,欠了不少債。我率先給她捐款,于是全班乃至全校都爭先捐款。我利用這一良機,對全班同學進行了集體主義和互幫互助精神的教育,全班形成了統一、團結向上的風氣。每位同學都仿佛置身于一個生氣勃勃的大家庭,集體感、互助精神油然而生。
五、充分發揮教育愛的魅力
青少年時期正面臨著自身素質發展與青春發育的挑戰,教育愛的影響至關重要。初中升入高一級的學習,由于年齡的增長和生理的發育,他們將會在心理上發生顯著變化,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所以班主任在處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問題時,態度不能簡單生硬。諸如對學生罰站,大聲訓斥,諷刺挖苦,翻過去老賬等做法,都容易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造成逆反心理。同時,也必須指出,任其自流,聽之任之,采取放任的態度也同樣會帶來危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父母的溫存,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正確做法是做到規章具體,制度嚴明,態度鮮明。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從根本上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
六、對班級實行“法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級也要有班規,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一種自覺遵守紀律的行為習慣,推動著班級管理工作向前發展,互幫互學,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
總之,一分春華,一分秋實,在班級管理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一份份充實,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于我心,我無悔于我的事業。
(沛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