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對一位語文教師來說,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然后,要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為課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成果。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占很大的優勢,那種老生常談的教學方法,最易使人乏味,產生心理厭倦。作為新時代的老師要千方百計地設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形式、手段,努力打破常規,做到破中有立,立中有變,教法靈活、形式新穎。
一、搜尋信息,博覽群書
教師必須注重搜尋信息、博覽群書,講課時滲透信息,充實教學內容,學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質疑有一個完美的解答,這樣學生就會學得滿足滿意。
二、“左右逢源”,多才多藝
語文教學注重實踐運用,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聽得明白,說得清楚,看得透徹,寫得生動,思得正確。注重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樂于探究。
(1)多層次。語文活動課可以在個人、小組、班級、學校四個層次上開展。個人活動如圖書閱覽、三分鐘演講、小日記;小組活動,如興趣小組、小報編輯部、語文游藝宮、小小文學社等,還有班、隊、校的集體活動,更是增加了學生交流空間。
(2)多形式。根據具體情況,語文活動課可以靈活機動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競賽式:辯論賽;文藝式:將童話故事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將約定俗成的成語讓學生演繹成生動的故事等。還可以采用語文游戲式、語文情境式等。
(3)多渠道。語文活動課不僅僅是依靠課本,而是以整個社會為背景的。在五一勞動節,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參觀農民種田,到附近企業訪問,然后圍繞“幸福是什么”這一主題,開展“討論會”。
三、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總之,語文教學任重道遠,只有老師認真耕耘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安福洲湖厚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