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有句名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
這句話似乎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當前液晶面板行業的狀況,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生存在里面的企業要么深陷虧損泥潭之中,要么處于盈利與虧損的邊緣,一些曾經的業內知名企業,如三洋、愛普生、卡西歐等都已經敗下陣來。
用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天馬)總經理劉瑞林的話來說,液晶面板行業現在正處于群雄并起、混戰的“春秋時代”,最終只會剩下幾家巨頭,而深天馬正步步為營地要成為其中的一家。
深天馬于5年前開始上TFT-LCD(薄膜場效應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生產線,如今它已成為了國內中小尺寸面板的產量龍頭,其產能也已在全球位居前列。而現在擺在深天馬面前的頭等大事莫過于收購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天馬)剩余70%的股權。
這是深天馬必須做的一件事情,實際上這也是深天馬整個發展模式中的一部分。
借外力擴張
在深天馬開始準備上T F T生產線的時候,其公司總資產規模只有10多億元,利潤則在幾千萬元到一億元之間。但是T F T生產線絕對屬于資金密集型的投資,高世代生產線的投資動則幾十億到幾百億元。
雖然深天馬選擇的是中小尺寸生產線(4.5代線),投資規模要小一些,但劉瑞林也告訴《英才》記者,“我們這樣一家十幾億規模的公司要投幾十億的項目,這個臺階怎么邁得過去?”
作為上市公司,深天馬可以通過增發股票的方式為T F T項目融資。但這也并非是萬全之策。實際上TFT生產線極易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雖然長遠向好,但其爬坡期長,很容易成為資金黑洞,因此投資者可能并不會買賬。
即使增發能夠成功,TFT生產線至少三年的爬坡期也可能會拖累公司整體業績,不但可能會讓上市公司帶上“ST”的帽子,甚至會把公司拖垮。
如果這個1米3的人一定要躍過2米6的高度,該用什么辦法?深天馬想到了另一條風險更小的發展模式——撐桿跳。深天馬找到的這根“撐桿”就是大股東深圳中航集團和上海市政府。借著大股東和地方政府這根“撐桿”彈起的力量,上海天馬終于在2006年成立,深天馬的第一條4.5代線開始上馬。
在上海天馬的股權結構中,深天馬、深圳中航集團、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30%、21%、20%、19%和10%。
2009年,上海天馬開始量產。2010年1月,深天馬開始準備通過向其余四家上海天馬持股人以發行股票的方式收購已經投產了的上海天馬剩余70%的股權,如此一來,上海天馬注入上市公司,也即完成了之前設想的“撐桿跳”的最后一躍。
不過,該方案卻未獲得證監會的核準。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上海天馬按照最近一期經過審計的財報還是一家虧損企業。2008、2009年,上海天馬分別虧損了1.15億、1.527億元。
好在上海天馬的業績已在2010年扭虧為盈,錄得凈利潤1.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4800萬元,為上市公司貢獻了近七成的利潤。業內分析師認為,上海天馬能夠在今年完成注入。
在上海天馬之后,深天馬又如法炮制了成都天馬、武漢天馬,其分別持有這兩家公司30%、10%的股權。除此之外,深天馬甚至不出資,承擔了大股東參與投資的上海中航光電子有限公司、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的托管。
那么這些公司如何才能夠注入上市公司?劉瑞林對《英才》記者說道,“障礙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就是你要多快的速度把它做到盈利。”就像上海天馬一樣,如果做到盈利了,注入上市公司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大股東已經在托管協議中承諾了。
小尺寸龍頭
深天馬能夠通過“撐桿跳”的方式使得受其控制(包括控股和托管)的生產線投資得以四處擴張,背后實際上反映了其戰略定位的精準——做中小尺寸。
如果以國內另一家液晶面板企業京東方作為對比,就會發現,雖然也有地方政府的合作,但做大尺寸、高世代生產線的京東方目前卻陷入困境,其2010年的虧損高達20億元,而同期的深天馬雖然也只有7000萬元的凈利潤,但其實現了自我造血功能的意義不可小覷。
“我們為什么做中小尺寸,不做高世代線?這個也是我們當初花了很長時間來論證的。”劉瑞林告訴《英才》記者,看一家企業戰略上的優勢,主要看它能不能形成一個資源的優勢組合。
高世代線、大尺寸,即做電視機、監視器屏幕,它們的尺寸大小是標準化的,其規格很少,如電視機一般就是36寸、42寸、60寸。高世代線少品種、多批量的特點,決定了它便于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在這種格局下,像新天馬這樣的新手就很難進入這個市場。
而在中小尺寸方面,比如給手機做屏幕,每一款手機都不一樣,其多規格、分散的特點決定了中小尺寸產品一般都是客戶定制的。這樣造成的結果是,需要更多的工程師、營銷人員,以及公司更快的市場反應能力。因此中小尺寸領域的競爭力就不僅表現在生產上,而且還表現在服務上。
這就給深天馬這樣的新手一個進入并能夠從小到大發展的空間,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把產品賣給山寨廠,做大的時候就可以把產品賣給中興、華為,再做大的時候,三星、諾基亞也便成為了自己的客戶。而如果在大尺寸市場上,電視機廠家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格局,與那些身經百戰的競爭對手相比,深天馬就很難取得競爭優勢。
“我們生存下來很像紅軍,我們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可以有一個空間讓你從小發展壯大。”劉瑞林說道。
從2006年上海天馬上馬第一條4.5代線至今的5年時間里,深天馬成為了國際手機巨頭供應商階層中的一員。按照劉瑞林的說法,過去5年,深天馬一直在追趕,而下一個5年,深天馬的任務是超越。
5年的時間,也正是劉瑞林所指的“春秋時代”結束、“天下七分”的時候。“你從春秋過渡到戰國,你就這個時間,你贏你就贏,不贏你就沒機會,所以我覺得就目前而言,規模實際上是比效益更重要。”劉瑞林說道。
劉瑞林向《英才》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以越快的速度開汽車,其單位公理的油耗會變大,但是節省時間。當時間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時,深天馬選擇加速擴張產能,并且通過低價的方式將產能填滿,雖然短期看來效益不是很好,但是從一個長遠的企業發展大格局看來,卻可能是成功的關鍵。
在劉瑞林看來,未來5年是非常關鍵的時間窗口,5年之后的政策、市場都會發生變化。可以引為先例的是半導體行業。10年前半導體行業也非常混亂,產能過剩,競爭異常激烈,企業虧損,但是經過了一場金融危機的優勝劣汰之后,剩下的企業現在變得非常賺錢。
“未來5年可能就不會再有資本來投機液晶面板了,可能投機礦產等其它產品去了。那么液晶面板這塊本身就會回歸到一個有序的狀態,那時平均的回報率也會比現在高。”劉瑞林對《英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