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金融體系資產量這兩年快速膨脹的同時,基金市場卻是在萎縮的。公募基金現在處在一個發展瓶頸階段,規模沒有上去,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的經營利潤率也在下滑。
其實,不要說公募基金行業,現在整個證券市場都存在被邊緣化的情況。從比重上看,這兩年發展最快的還是銀行,但整個證券行業,包括證券保證金、基金行業,都是停滯不前的。
從中國資本市場大環境來看,公募基金真正發展的時候是從2006—2007年。那一次,實現了金融資產的再配置,就是把一部分銀行存款,挪到證券市場里面了。
我覺得,發展公募基金行業首先要問這么一個問題:你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如果不能,客戶就會懷疑產品的投資價值。
那么,這個行業究竟有沒有空間,有沒有前景?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對中國經濟有多大信心,一個是對資本市場有多大信心。
顯然,現在大家對這兩個問題并不是特別有信心。市場投資心態都比較謹慎,對于長期的發展趨勢,沒人那么有信心,或者說市場沒有形成這種共識。
對經濟增長判斷的分歧很大。相對普遍的論調是:10年以后的事情看不清楚,5年以后的事情也看不清楚,現在只能看一年,且看一年只有看政策。
這種情況下,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和邏輯都傾向于短期化和博弈化,一定會讓投資行為變得更加具有博弈和投機感。
其實,就市場博弈來看,需要眼光稍微放長遠一點,可大家沒有長期信心。
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口紅利要消失,經濟的增速一定要下來,但是,增速什么時候下來,下來以后影響有多大?第二個,轉型一定要做,但是目前誰都沒有看清楚該怎么轉?因此,人們必定長期信心不足。
還有就是資本市場的結構問題,即使經濟能增長,但資本市場是不是有一個健康的結構?資本市場運行這么多年,一直都面臨結構性問題。
上一次大牛市其實是由于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解決,加上其它一些因素才促發的。
但是,這兩年又出現了新問題,就是一、二級市場倒掛。利潤都被一級市場拿走了,二級市場沒有利潤,這個也是市場結構性問題。
如果說資本市場的結構性問題解決不了,最后看到的情況就是股指不漲不跌,那二級市場所有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都會受到很大制約。
如果這個市場沒有帶來比較穩定的回報,那投資人自然會棄你而去。其結果是什么?就是現在的資金都流到銀行,去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因為銀行理財現在還沒有出問題,投資者覺得那些產品提供的回報是比較好的,又沒有風險。
所以,要發展公募基金行業,就是先把貨幣流向,基金的治理制度等等這些問題拋掉,然后把大的環境搞清楚,看清楚經濟前景怎么樣,資本市場的結構怎么樣。如果這兩點不解決,其它的都沒用。
因為公募基金行業就這么大一個體量,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治理結構等,充其量只能改善個別公司的情況,不能改變行業整體的狀況。
?。ㄗ髡呦档率セ鹧芯恐行目偨浝?,本文根據演講整理,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