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通向山外的路越來越遠
1.做好平凡的事
湖北有位教師不遠千里來到我工作的學校,他要親眼看看我這“東方之子”是在一所怎樣的學校里工作的。
那是初秋的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孩子們打掃好衛生,三三兩兩小鳥歸巢般回家了。我一個人正在辦公室里改作業。他來了,自我介紹叫陳功,在荊門一所中學當教師。和我差不多的年齡,個子稍高我一點,一口湖北味的普通話,憨厚地笑著,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
相距千里之遙,卻能坦誠交流,這也算五百年的緣分吧。
幾天的交談中,陳功告訴了我他此行的目的:
我任教的學校有20多位教師,自己從參加工作就很賣力,但校長好像對我特別有成見。分配班級,從不把我看好的重點班級交給我,而是分給我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班級也總給我一個不起眼兒的。我愛好文學,也有作文輔導方面的經驗,學校成立文學社,輔導員總該讓我干吧,校長卻把這差事分配給了一個剛參加工作的黃毛丫頭。這不是存心和我過不去嗎?你不器重我,我也懶得為你賣命了,兩年多了,我帶的班級沒一個給他露臉的,這樣的校長,鬼才為他賣命呢??鄲炛?,我看到了《中國教育報》上介紹你的《蒙山沂水鑄師魂》的文章,就請了假跑你這里來了。
了解到他的來意后,我想了很多??傆X懷才不遇,總感到不被上司器重,總覺被埋沒了,恐怕是很多青年人參加工作后的共同感覺。應該說,剛參加工作,絕大多數青年人是敬業的,沒有幾個人剛踏上工作崗位就破罐子破摔的。怎樣解開陳功老師的心頭疙瘩,讓他重新煥發出工作的熱情呢?我思索著。
一天下午給學生上完課后我把陳功約到了辦公室,拿出達·芬奇的一幅名畫,問他,你知道這是誰畫的嗎?陳功看了一眼說:當然知道了,意大利的著名畫家達·芬奇畫的《最后的晚餐》啊。我問他那你知道這幅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嗎?陳功搖搖頭說不知道。
我開始和他聊這幅畫的來歷。世人大多知道達·芬奇一生成就輝煌,其實他的前半生一直遭遇坎坷,懷才不遇。30歲那年他投奔到米蘭的一位公爵的門下,希望這位公爵能給他創造一些成名成功的機會??墒牵チ藥啄赀€是一直默默無聞,也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做。他的畫也沒有得到公爵的賞識。但是達·芬奇自己沒有喪失信心,始終在自己簡陋的畫室里執著地畫著。
轉眼間,他在公爵家待到第三個年頭了。一天早晨,公爵來找他,讓他去給圣瑪麗亞修道院的一個飯廳畫一幅裝飾畫。這是一件無足輕重的活計,一個普通的三流畫家就可以完成,因為誰都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在一個飯廳的墻壁上下真工夫。
但是,達·芬奇卻不這樣認為。從老師讓他反復畫一只雞蛋以來,他就沒有敷衍了事地畫過一幅畫。即使是平時練習也是如此。這次也是一樣,達·芬奇傾盡了自己所有的才華,日夜站在腳手架上努力地畫啊畫。
兩個月以后,飯廳的裝飾畫畫完了。很有鑒賞水平的公爵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立刻找來了米蘭的著名畫家,請他們看看達·芬奇的這幅作品。所有前來的畫家無不對畫作嚴峻的構思和大膽的用色感到驚奇。
是的,世界上不朽的名畫《最后的晚餐》誕生了。
名不見經傳的圣瑪麗亞修道院因此而聲名鵲起,從來也沒有什么名氣的達·芬奇也因此名垂青史。
陳功很憨厚地笑了。
他撓撓滿頭的亂發說,和你在一起的這一星期里,我理解了什么叫做偉大。你教了三個年級,光備課就有十幾本,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美術、勞技,所有的課都是你一個人教,我看了你所有的備課,幾乎都是一絲不茍,孩子們作業也批改得那么完美。今早晨升國旗時,那位小旗手的褂子的領角翻了,你悄聲地給他正過來。昨天下午鎖教室門時,一提門,我也聽到了一聲輕微的“咣當”聲,這聲音輕微的完全可以忽略,你卻在每塊門玻璃上都用手敲了一遍,直到找出那塊被風吹動了的玻璃,然后拿釘子釘牢。這幾個小細節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我理解了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啊……
我也笑了,說生活中的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他們總是把那些發生在身邊的日常細微的小事看得無足輕重,總以為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等待著自己去完成。事實上呢?那樣的大事僅僅局限于極個別的人和極個別的時刻。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那樣的機會幾乎是沒有的。人生如同一條小溪,一塊塊碎石激起的朵朵浪花,構成了一生的風景。我們的生活中,時刻發生著的,都是那些很不起眼兒的小事情,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阻止我們前行的,不是前面的那塊巨石和那座高山,而是我們鞋里的那顆小沙粒。人生中的小事情,它們不僅僅會使你的人生豐富而精彩,還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使你走向偉大和崇高。
2.小村上電視
西棋盤學校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一批批的記者不遠千里百里,翻過層疊的大山,來到我的學校。學校衛生得每日清掃,參觀學習采訪調研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就來了。孩子們每天也都穿戴整齊,衣服無論新舊,都洗得干干凈凈。記者們來一趟不容易,總想把要了解的東西了解透徹,便挨個學生訪、逐個學生問。一來二去,孩子們的即興發言水平、接受采訪水平、待人接物禮儀水平逐漸高起來了。記者們交口稱贊說,除了穿戴破舊以外,西棋盤的孩子舉手投足比城里娃還勝一籌。
深秋的一天,一行電視記者來到了西棋盤??h里陪同的同志指著一男一女介紹說,這二位是省電視臺的記者,來專題報道你的。接過二位遞來的名片看了看,女的叫祝麗華,男的叫李海明,都是文藝部的。介紹完坐下,祝麗華說,我們去臨沂采訪,從團地委的沂蒙長青基金獎獲獎材料中了解到了你的情況,又去地區教育局采訪了幾個局長,覺得你的事跡很感人。你高考落榜,也曾做過無數的大學夢、成功夢,在山區教壇的三尺講臺上跋涉著你的無悔人生,書寫著你的青春年華。我們覺得用電視散文的形式表現你的人生歷程比較好。李海明隨手遞給我一個電視腳本,《沂蒙交響詩——赤誠》。事跡如何表現,畫面如何拍攝,本子上都設計好了。
聽說來了拍電視的,村人都呼呼啦啦趕來了。一眼就能看出,村人大都洗了臉、換了新衣。常會叔提來了茶具熱水,為記者們倒上,便吆三喝四地用煙袋趕著光腚山娃。記者稍事休息,李海明便肩扛機器開始干活。先拍了我上課、辦公、和娃們做游戲的鏡頭,便走出校園到村里去拍環境。村人不甘落后,大呼小叫看耍猴一般跟在他倆身后。祝麗華回頭笑微微地說一聲,鄉親們別靠得太近,雞飛狗跳的鏡頭不雅。前邊村人立時停住,后邊沒聽見仍在急趕,幾十口子人嗷地擠成了一團。前邊的頂不住,幾個趔趄險些趴倒,后邊仍在擠,就擠出一片嘻嘻哈哈的笑罵。
那邊李海明對著民房、小巷、綠樹推拉搖移,這邊祝麗華從人群里挑選接受采訪的家長。村人一聽,哄地往后退去,那邊常會叔一邊說著看這個沒文化熊樣,誰也別跑。祝麗華便笑說書記就先帶頭吧,常會說帶頭就帶頭,昂首挺胸赴刑場就義般走了過來,祝麗華又笑著點了3個家長的將。李海明走回來,鏡頭又對向了家長,對著誰,誰的嘴唇就猛一陣哆嗦,渾身一陣抽搐。于是祝麗華一遍遍啟發,引導,大半天工夫完成4個大人的采訪。
午飯是常會叔張羅的,學校院子里的大柿子樹下,并排放了兩張大八仙桌,幕天席地,每桌上有六大盤、四大盆。一盤油炸花生米;一盤腌香椿芽;一盤油炸山蝎;一盤蒜泥拌螞蚱菜;一盤腌花椒;一盤辣椒面拌山芹菜。一盆煮山雞蛋;一盆青椒炒山雞肉;一盆全羊湯;一盆面葉綠豆湯。
常會一邊吆喝大家入座一邊介紹,沒有什么好招待的,都是自己產的純綠色食品,雞是自己養的,吃草種中藥種山蝎子喝山泉水長起來的,蛋是俺自己下的。
眾人入席。
悠悠白云從校園上空飄過,陣陣秋風吹得頭頂柿子樹上的樹葉一陣刷刷拉拉。
飯后稍息,祝麗華、李海明擦擦汗又開始干活。又拍攝了小鳥歸巢,夕陽西下,牧?;卮澹⑼薹艑W。當晚霞的最后一抹余輝消失在地平線上的時候,拍攝工作結束了。村人送摯友貴客一樣把記者送上車,直送得祝麗華、李海明下吉普車,揮手告別三四次。
村里沒有電,自然也沒有電視機。片子什么時間播似乎與村人無關。但有一天,村里傳出一條爆炸性新聞,坤明買回一臺電視機。這小子瘋了?眾人呼啦涌到他家,可不?在天井里的磨盤上放著一臺破舊的14英寸電視機,旁邊還放著一個拖拉機上的蓄電瓶。拍咱村的電視咱看不到,還不遺憾。坤明說,我用剛賣幾麻袋瓜干的錢,去鎮上買來了這套設備。
坤明邊說邊接電線,不一會兒,一群模模糊糊的人嘶啞著嗓子出現在電視機里了。
國慶節的前夜,是祝麗華、李海明說的播放《赤誠》的日子。坤明買電視機收播西棋盤電視片子的消息早已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三村六莊。不到天黑,坤明家的天井里、墻頭上、大樹上就擠滿了看新鮮的人。
老人們回憶說,村里第一次放電影也就這么多人。
為防備電不夠用,坤明去鎮上充了一整天電,搭上了一條大雞煙兩瓶白干酒。常會說可別到10點播放咱們時正好沒電了,先關了吧。眾人齊嚷關掉、關掉、快關掉。坤明只得關掉。有人去大隊拿來氣燈點上,院子里立時亮堂起來。還有幾個小時呢,長夜難捱,大家東扯葫蘆西扯瓢,扯了一會,小娃們出去玩叼小雞藏貓貓。
李秀文呢,說段書吧。常會提議。說就說吧,李秀文清清嗓子開了腔?!伴e言少敘書歸正,拉開當年開正風,想聽文的西廂記,要聽武的有羅成……”幾句傳統的書前套辭說罷,李秀文演講《興唐傳》開始。
這里三個回合剛說完,有人說開機子吧,10點了。坤明打開了電視機,電視里正說廣告,眾人看著、聊著、暢想著,什么時候家家有一臺電視機,放在床頭想看什么有什么該多好。
優美的“沂蒙山小調”的旋律響起來了。熟悉的山崮,熟悉的街巷,熟悉的校園,熟悉的村人從電視機里出現了。有人問常會,平時在社員大會上你一套一套的,這回在電視里講話,怎么渾身哆嗦腦血栓呀你?
常會說,站著說話不腰疼,那天讓機器對著你,你怎么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三個人逮都逮不住,野兔子聽槍響一樣跑沒影了。
村人一陣歡笑接著一陣歡笑。
之后的好多天,三村六莊都談論著西棋盤上電視的事。和西棋盤人見面,問的也多是你上沒上去?村人便說,上了上了,大樹根下蹲那兒抽煙呢,你沒看見我?
后來西棋盤上電視的機會多了,中組部黨員電教中心來了,“東方時空”來了,中宣部《使命》攝制組來了……,但遠遠沒有了第一次的熱鬧和新鮮。
若干年以后,與已經是總編輯的祝麗華老師談起西棋盤第一次上電視的情景,祝麗華兩眼都濕潤了。西棋盤之行是我難忘的一次采訪。祝麗華說,那樸實的午飯,那樸實的村人都使我終生難忘,多少次夢回西棋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