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由彼此所處的地位與彼此的交往所構成的角色關系和心理關系。由于學校生源、師資力量、培養目標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與普通院校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表現出更多的特殊性。由于時代的飛速發展、人際關系的異化,中等職業學校里師生關系緊張沖突的現象日益嚴峻。廣大教師普遍反映無法有效維持課堂秩序,難以組織正常的教育教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更是困難。師生關系極其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正常教育教學工作,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此,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關系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關系;對策研究
河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中心的畢全起等三位老師設計了一份《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關系狀況調查問卷》,在師生關系總體滿意度調查項目中,對多數教師持滿意態度的學生僅占被調查人數的29.98%;師生關系疏密程度調查項目,學生問卷中,有困難首先尋求老師幫助的占14.49%,教師問卷中,有困難首先選擇教師尋求幫助的學生占33.75%。由此可說明當前師生之間交往不多,師生關系并不密切,學生和教師都認為大部分學生不把老師作為最好的朋友。近年來,師生之間的矛盾還在升級,沖突還在激發、惡化,直至暴力性突發事件的發生。
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關系出現這樣不和諧的局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如下所述。
一、學生的自卑阻礙了師生的交流
1999年,各高校擴招全面展開,并以每年40萬人的速度遞增。大量的原本可以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質量較高的新生流入高中,使得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素質較差。不少學生在學習、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諸多問題,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要求,容易產生自卑感。尤其是學業不良的學生由于基礎差、成績不好,從小學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重視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評、斥責、傷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漸對老師產生懼怕。從心理學角度,這類歸因稱為“習得無助感”,即表現為自尊的下降、強烈的失敗感、學習消極、不愿作出努力。這些學生自認不如別人,不愿與其他人交往,不愛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封閉自己,不敢與人溝通。
二、教師的清高加重了師生的隔閡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封建時期遺留下來的“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和“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是教學的最高主宰和絕對的權威,學生被看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載體。這種教學環境下,教師漠視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學生因缺少了與老師之間的交往與對話,缺少了彼此之間的理解和精神上的交融,導致師生之間情感冷漠,甚至出現反感。甚至還有一些老師認為只有威嚴才是制服學生的好辦法,他們往往采取謾罵、羞辱、體罰等行為來解決師生間的矛盾。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反而使師生關系更緊張,學生的對抗心理更強烈。
要想融洽師生關系,首先必須疏通師生交流的渠道,換而言之,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 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理念
職高生往往不能客觀地分析自己,不能正視自己的心理優勢、劣勢,難以正確地評價自我。為了使每個學生都對自己充滿信心,可以通過經常在課堂上列舉出古今中外科學家、藝術家樹立信心、堅定信心、自強不息的事跡,讓學生樹立“自信每一步,收獲每一天”的思想理念,時刻感到自己作為集體中的一員的重要性,激發他們樹立信心、奮力進取。
2.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輔導
學校應該舉行一些心理咨詢講座,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智商、氣質及人格特征,明白自己學業成績差并不是腦子笨,主要原因在于意志、毅力、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天生我才必有用”,要讓學生記住這句話,使學生變得坦然、從容、自信。
3. 多給學生成功的體驗
在實施教育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特別對這些失敗多于成功的職高生,使學生認可自己、悅納自己,并認識到自己有發展的潛能,促使這些長處進一步成為學生發展中的優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課要深入淺出,要多給學生微小成功的機會,比如較簡單的課堂提問。在各種作業和考試中,要盡量降低要求,讓大部分學生能達到及格水平。指導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督促上好專業實習課,讓他們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他們成功的自信。通過對學生的賞識教育,讓這些以往聽多了訓斥和責罵的學生,在得到老師和同學們承認、賞識的時候,一定會產生努力學習和積極向上的熱情。通過多次成功經驗的積累,可以使學生產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強,從而激發其進取精神。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離不開教師威信的自我救贖。改善師生關系的主動權在教師這一方。當前,需要切實提高教師自身各方面的素質與水平,要將法定權威與個人威信結合起來加以提升。教師必須在履行教書育人基本職責的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角色權威,這種角色權威主要來自于教師的專業學識、業務能力、人格魅力、職業情操等個人因素,需要通過教師個人的努力來獲得。當一個教師過多地利用外在力量而不去努力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和工作吸引力時,他很難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歡迎和佩服,甚至容易被學生瞧不起,進而容易引發各種沖突。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學什么,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他們雖然是學生,但他們同樣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把“教師是對的”的認識方式強加給學生的做法,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做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并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政策傾斜,以及市場力量的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已引起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中等職業教育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載體,是學校中最基本人際關系,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是一切教育理論的起點,也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是實現教育目標、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畢全起,等.中等職業學校師生關系現狀調查與對策[J].職業時
空,2007(3).
[2]黃書光等.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廣東教育,2002(9).
[3]楊小芳.新時期師生關系狀況的理性審視與重建[J].教育學術月
刊,2010(12).
[4]鮑東明.深度透視教育熱點[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6.
(張家港工貿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