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八大理念,是教師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教學行為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滲透其有關理念。在“光合作用過程”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了對如下新課改理念的滲透。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能源問題是社會熱點問題。提起能源問題,學生會比較熟悉。因此在本節課的導入中,以能源問題創設情景,能更好地走進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有利于學生聯系、發展地思考問題。
我是這樣設計情景導入的。提出問題:(1)目前,人類正面臨著能源危機,那么哪種能源的利用將是人類研究和開發的方向?學生就這個問題討論起來,有學生提出光能將是人類研究和開發的方向。(2)太陽能熱水器同學們比較容易見到,但是太陽能汽車、太陽能路燈你們在現實生活中容易看見嗎?這就引發了他們討論這兩樣東西為什么不常見的原因。根據學生們討論的內容,我引導他們歸納出來的原因是: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技術難關還沒有獲得大的突破,造成了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很高,無法大面積推廣使用。因此,太陽能電燈和太陽能汽車很難普及使用。
通過設計情景問題,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教學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獲得知識,就是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學生建構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之一。學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已獲取的支離破碎的知識建構成系統的、有機聯系的知識,才能使基礎知識轉變成能力乃至轉變成智慧。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和利用,前人已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光合作用的潛在價值,仍然具有廣闊的研發前景。其中,光合作用與能源的關系,將是各個國家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那么,如何研發出清潔的、可再生的、轉換效率高的、成本低廉的能源,以實現能源利用的可持續性?這就要求研究人員要具有創新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在能源利用方面初步形成一定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又提出這樣兩個問題:(1)假如人類能成功地制造出葉綠體,這將對人類利用能源產生怎樣的影響?(2)假如人類能成功地將植物的葉綠體植入動物和人類體細胞內,動物和人類的生存方式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由于這兩個問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開放性,學生的思考空間很大,這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個性思維。因此,學生積極提出個人見解就不足為奇了。這樣的思維,經過積累,就會促進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并不要求每節課都要體現新課程的八大理念,但是每一節課都要盡可能體現八大理念中的某些理念,這是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具體表現。只有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了,才能使新課改的實施充滿活力。
?。ㄗ窕袞|舊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