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未來需要的是什么?是創新。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新技術革命的嚴峻挑戰面前,我們要大力發展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堅持科學的教學導向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我講的對不對、詳不詳”為導向,備課、講課的過程主要考慮“我怎么講”,由此產生了“注入式”“標準化”的教學模式。這種狀況抑制了學生智力的發展,尤其是抑制了創造力的開發。要改變這種狀況,更新思想政治教學觀念是首要任務。
觀念是行動的向導,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首先就要更新教學觀念。為此,廣大政治課教師必須明確思想政治課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是什么?應該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主動學習,是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等。所以,作為教學導向,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才能以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能力、個性、情感、創造力等)為出發點,才能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得到生動活潑、創造性的發展,才有可能培養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二、根據思想政治學科特點,善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作為教師應根據思想政治學科和學生的特點,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很多,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啟發學生主動質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導學生向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學習,創造學生動腦動手的環境等,但首要的是打破思維定式,消除對創造力的神秘感,這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條件。不要將創造力與了不起的發明創造等同起來,認為創造力是少數天才人物的專長,是特殊才能的表現,創造力的“非凡論”使很多人把創造看做為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即,其結果必然會束縛創新意識的激發和產生。
創造力是每個正常人都具有的自然屬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潛在能力,普通人與天才人物之間并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創造力和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而激發出來,并在實踐鍛煉中不斷提高的。因此,創新教育的起點,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式,讓“人人皆是創造力”的信念深入人心,這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新熱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組織者、制定者和評判者,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主動者,是支配者。而學生是來向老師求學的,理所應當聽老師的話,服從老師的安排,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
新課改基于對課堂和教學一體化的認識,提出新課程需要相應的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塑造師生之間多種多樣、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景和溝通關系。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在教學中,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求知者。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培養。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四、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個體可能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它與一般能力中具體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要與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相結合。
1. 發現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政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著大量復雜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規性問題,有些是創造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去鑒別,選擇有關問題。但由于以往的知識經驗、習慣、情感以及流行的觀念與見解,能深刻地影響人們的認識與活動,人們通常獲取的問題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識范圍之內,重視常規性問題,忽視了對創造性問題的探索。能否發現與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有關的信息,完全取決于敏銳的洞察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發現問題。
2. 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
辯證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引導學生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從聯系和發展的觀點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堅持邏輯與歷史統一,理論與實踐統一。政治課教學內容中直接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
3. 實踐能力的培養
政治課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創新能力,如社會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調查能力、政治參與能力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與思維方法的訓練相結合,尤其要重視與創新能力密切相關的,如發散求異思考法、標新立異思考法、奇創新思考法等的訓練,只有充分發揮各種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做到有如泉涌,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并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積極探索并創建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思想政治課必將對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素質的新一代作出更大貢獻。
(通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