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每況愈下,而且學生流失嚴重,輟學率居高不下,教學管理難度明顯加大。如何使這批學生對職校的學習生活感興趣,使學生在愿學、樂學的環境中增長知識、掌握技能?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創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改變傳統的課堂評價體系,能較好地提高課堂的吸引力。
關鍵詞:中職課堂;分析;對策
一、中職課堂現狀
眾所周知,隨著中招生源的逐年減少,加之普通高中的招生數基本不變,可供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生源每況愈下。前幾年部分職業學校在招生時還劃定分數線,如規定400分以下的學生不招,而現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門檻全無,只要有學生來報名,不管成績是多少,先招進來再說。
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課堂便陷入了“兩難”境地,即“教學難、管理難”。據筆者觀察,現在中職課堂中學生的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兩類:
(1)外向型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起哄等擾亂秩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
(2)內向型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上課心不在焉、胡思亂想、打瞌睡、東張西望、發呆等注意力渙散的行為,以及玩手機、看課外讀物、不做筆記、抄襲作業甚至拒交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
二、中職課堂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學生方面
(1)自覺性低,上進心不足。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條件放寬后,各種素質較低的學生都涌進學校來,因文化基礎課知識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知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信心不足,學習自覺性低,離開老師的指導就不知所措。加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輕視,更加劇了他們“無所謂,得過且過”的心理。
(2)行為習慣差,自控能力弱。中職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正處于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獨立意識迅速增強。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他們常憑個人意志判斷,在行為習慣上表現出明顯的沖動性,自控能力較弱,稍遇刺激就會出現偏激行為。同時,學生崇尚標新立異的心理特點和受多元化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使他們容易對教師處理問題的方法產生不滿,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
2. 教師方面
(1)教師的自身素質影響著課堂管理。許多中職教師在課堂管理的理解上往往表現為兩種極端:其一是為了使學生上課時不搗亂,有些教師采取嚴格的控制管理策略,缺少機智靈活的方法和能力,急躁武斷,無形中將教師和學生分成對立的雙方。其二是面對基礎差、學習無興趣的學生,只要不干擾正常的教學進程,有些教師不聞不問,放松課堂管理的要求,學與不學都是學生自己的事,不愿再那么較真。
(2)教師的教學方法影響著課堂教學。由于大多中職學生沒有升學的要求,所以許多教師還保留著傳統教學的方法。傳統教學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教師只關心自己的講授是否精彩,是否保證了授課進度,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沒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很少關心學生需要什么,學到了什么。傳統教學方式本末倒置,變成學生為老師服務,學生完全成為老師表演的陪襯。
三、對策探究
中職課堂現狀給學校管理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和挑戰,也促使我們每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靜下來認真思考。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創設一種能吸引學生的課堂,使他們在愿學、樂學的環境中增長知識、掌握技能。
1. 以信任為前提,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大量研究表明,師生關系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身心發展,因此,融洽、信任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尊重學生主體,其意義在于強調學生是有獨立人格與意識、具有獨立實踐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看成接受和儲存知識的容器。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對學習有興趣,對自己有信心,其學習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2. 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說明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用“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每節課成功的基礎。據筆者觀察,中職生在學習上的特點除了“厭學”以外,另一個特點是“好動”,喜歡通過活動表現自己,以滿足自己對成就感的需要。所以,中等職業學校的課堂更要突出學生的活動,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即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學生活動項目,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
3. 以任務為驅動,鍛煉學生能力
傳統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偏重靠教師講授傳授知識,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能力,因而很多關鍵能力無法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傳授。目前,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表現為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強,而對于抽象的、理論的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弱;對形成動作性技能的學習較易,而對形成心智性技能的學習較難;對操作性、應用性的知識或技能較感興趣,對邏輯推理、復雜計算的知識不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減少復雜的理論知識講解,增加與生活或生產相貼近的相關知識的教學,努力使用教學內容生活化、生產化,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經歷”和“體驗”。
總之,職校學生學習基礎差,課堂參與度低,學生學習沒興趣,以致輟學率居高不下,關鍵是職業學校的課堂缺乏吸引力,學生沒有身心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細心傾聽學生的聲音,感悟他們對課堂教學的需求,努力設計好每一堂課,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宜興市張渚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