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測量學基礎學科的特點,指出了當前五年制高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從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和儀器設備三方面進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改革探索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職;測量學基礎;教學;項目化教學
測量學基礎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類一門重要的、具有較強實踐性的核心專業技能課程。本課程的技能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對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等常規測量儀器具有熟練操作能力,使之能比較系統地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原理、程序和方法;能獨立承擔地形圖測繪及建筑物施工放樣的基本工作;借助測量儀器能進行一般工程的測繪、放線等工作;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客觀科學的職業精神。
我國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專門人才,所以,高職人才培養應走“實用型”的路子,教學內容應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的原則。
一、目前五年制高職測量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師資力量缺乏
五年制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實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應具有“雙師”素質,“雙師型”教師是培養高職人才的重要保證。事實上,在高職院校從事測量學基礎教學的教師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沒有系統地參加過實際測繪工作,實踐經驗幾乎為零。因此,在高職測量學基礎教學中非常缺乏既精通專業理論,又能熟練地動手操作的“雙師型”教師。
2. 教學方法落后
教學方面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高職測量學基礎教學中依然存在重視知識灌輸、輕視能力培養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測量技能訓練比較薄弱,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未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大綱要求有實踐教學環節,但是實踐教學環節只保證了課時與實訓項目的數量,在質量上沒有嚴格把關,學生對測繪工程的整體性把握較差,對某一工種、某一工序不能深入理解與熟練掌握,因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難以獨立承擔測繪生產任務,甚至于對測繪工程中某一具體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勝任。教師教學上基本采用灌輸填鴨式,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用較少,課堂教學講得過多、過細,并且缺乏新意,未能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維空間。這樣一來,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這門課的學習失去興趣。
3. 儀器設備嚴重不足
一般的高職院校,測量儀器只有傳統的光學經緯儀、水準儀等,只能勉強滿足實訓基本要求。嚴重缺乏現代測繪儀器設備,譬如電子全站儀、電子水準儀、測量常用軟件與專業應用軟件等,有的高職院校甚至沒有。測量學基礎教學仍以光學經緯儀和水準儀的使用、測繪法紙質測圖、經緯儀加鋼尺的角度和距離放樣等內容為主,與測繪生產中已普遍采用全站儀作為常規儀器進行數字化測圖和施工放樣的現狀相差甚遠,學生很難學以致用,學有所用。
二、高職測量學基礎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1. 培養“雙師型”教師
要充分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首先要讓教師真正投入到生產第一線。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可利用假期抽調任課教師到測繪生產部門和施工單位接受測繪實踐鍛煉。其次,要舉辦測繪技能培訓班,訂計劃、訂目標,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授課,對受訓教師進行測繪技能鑒定考核,并要求取得相關證書。再次,要適當安排教師到相關名牌院校參加進修學習,了解國內外測繪學研究動態,學習測繪新技術、新知識。最后,要建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激勵機制,以競爭選優方式在“雙師型”教師中選拔專業帶頭人,優先安排“雙師型”教師任課,在教學中實現測繪理論與測繪實訓的有機結合,并應對專業教師、實訓技術人員參加教師職稱評定和工程系列職稱評定提供方便。只有切實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才能適應應用型、技能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將理論課教學有機地貫穿到實踐教學中去。
2. 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就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目標上有著和傳統教學明顯不同的表現特征。
?。?)項目的選定與設計。項目的選定與設計是項目化教學的關鍵點,項目設計應以任務為中心,工作任務明確具體,相對獨立。因此在課程項目設計時,我們按照施工員崗位所需測量的理論和技能要求,整合教學內容,體現職業崗位需要什么,就學什么的教學思想,以項目為載體構建行動體系,對學科體系的課程進行分解和重構,理論知識從量上保持不變,排序重新組合。圍繞崗位實際工作,結合教學現實條件,確定了五個工作項目,16個獨立的工作任務。如下表所示:
項目涵蓋了整個施工測量的主要工作,有一般項目,也有拓展項目,難度由淺入深,服從工作的程序,每個工作任務相對獨立,每個項目結束時,學生均能實現階段目標,同時教師也能較好地實現考查與評價。
?。?)項目的評價。項目教學需要新型的考核體系,這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過程管理,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恰當、準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實施完成項目非常必要,為此我們結合培養目標,建立了過程考核與成果考核,階段考核與總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考核內容分為理論、操作、平時三部分,各占總成績的50%、30%、20%。在理論考核中,除了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程度,還增加了一些實踐操作內容。
操作技能考核在測量學基礎課的考試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一環節直接關系到學生理論知識向實際動手能力的轉化,關系到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目標的實現。在操作技能的考核過程中,不僅要考核學生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對測量儀器構造的了解、對測量儀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況、對常規測量的觀測方法和記錄方法,以及觀測成果的計算等,而且要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測量技術在建筑施工中應用的問題,以考核學生對施工測量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該評價體系,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強化學習和工作的自我管理,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強化學習的內在動力。解決了傳統評價模式帶來的只重結果不注重過程,評價形式單一,評價片面的問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全面評價,效果較好。
3. 儀器設備的投入
一是加強儀器設備的資金投入。學校應增添常規儀器設備,提高生均儀器設備數量,保證儀器設備能滿足學生實訓的需要。二是可在實訓中通過教學內容和時間的合理安排,對數量相對較少的儀器設備加以合理調配,提高其使用效率,達到人人都能操作儀器進行訓練的目的。三是加強儀器設備的保管和使用,減少損失。應加強對儀器設備的保養與維修,特別是對電子儀器和光學儀器的保養,以延長使用壽命,提高使用效率。四是積極承攬測繪工程,發揮儀器設備的使用價值,利用增加的經濟收入進行儀器設備的更新與維修保養。
測量學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與時俱進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結合社會上出現的新技術,探索出更加合理、實用的教學方法。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能等、靠、要,而應積極努力地投入到課程教學的改革中,從基礎做起,從教學和學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將教學改革引向深入。同時項目設計是否科學可行,教學項目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能力訓練與理論知識是否更好地銜接;直接關系到能力訓練與專業技能證書考試是否更好地銜接;更直接關系到這些項目能力的訓練,日后能否真正用于實際工作。因此測量學基礎這門學科,有待于我們專業教師不斷地摸索、創新。
參考文獻:
[1]洪霄.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6).
[2]柳小燕.建筑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測繪
技術裝備,2005(1).
?。ńK城市職業學院張家港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