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知識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也在社會各個領域逐步滲透。當然,在現今教學中也已經普遍運用信息技術了。即使是小學語文教學,也要逐步把信息技術融入進來。鑒于此,作者先指出在運用信息技術時應注意的三個問題,然后再提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整合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在材料收集方面要有針對性
首先材料收集要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其次所選擇的內容要能夠讓小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以此來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例如,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時,要先作好課前準備,理解并分析一下教材,其中包括一些地理位置因素。像我們生活在內地,而離西沙群島很遠,因此西沙群島對于我們而言,算得上是一個謎。那么怎樣讓小學生去捉住重點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按段落把課件分成幾組:鳥、魚、珊瑚、海水等欣賞性的和片段句子等理解分析感悟性的兩組,如此便比較容易突破難點了。
(二)在手段應用方面要以學生為主體
作為小學生,因為年少,一般只是被教師簡簡單單地定義為欣賞者,然而這卻不利于小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所以教師應該讓小學生作為搜集者、參與者以及分享者。例如,在教授《香港,璀璨的明珠》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小學生自己先去搜集與香港有關的各方面資料。資料的范圍可以是圖片、文字,或者是視頻。如此,小學生就會自發性地憑借各種渠道去獲取與香港有關的信息。而這種渠道可能會是走進圖書室,或走進網絡。等到學生搜集資料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帶領他們一起選取有利于講解課文內容的信息制作成課件。
(三)在效果方面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育的目的無非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推進信息技術也是實現這一目的的一種方式。其效果就是要給小學生一個宏觀的空間,讓他們的思想能夠在里面自由翱翔。例如,在講授《我不是最弱小的》時,教師可以制作出以弱小為主題的動態課件:一只被折翼的小鳥,一棵被刮歪的小樹,一個被絆倒的小朋友。這時候,我相信,在看課件的小學生都會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高舉自己的小手,迫不及待地想發表自己的言論。如此,便使得本文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和拓展。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的措施
(一)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授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理解問題的方式跟大人有很大的不同。而有時候,課文當中有些詞句的含義又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單憑教師口頭上的講解是很難讓小學生理解的。這時候,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就適時地展現出來了。例如,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學生會對本文中的“祖國的南大門”等詞語所包含的意義不是很了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把中國地圖展示出來,然后對著地圖向學生指出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再接著解釋西沙群島是中國南大門來源于它本身坐落在祖國的最南方,跟我們家里的大門一樣,永遠堅守在那里。如此,學生便比較容易地接受這個詞意。
(二)把困難的事物簡單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為了圈顯教學的重點以及解答難點,舉出大量的事例或者耗費大量的精力去把問題的實質復雜化,而這樣所帶來的結果并不是使問題得到解決,反而不能夠深入到學生的腦海里,甚至讓學生出現疲勞、厭倦之感。可是,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話,就可以再現課本里所描寫的一些情景,并使之生動化,從而把一些困難的事物簡單化,讓學生更容易地去了解課文中的內容。
(三)跨越空間的阻礙
信息技術可以跨越縱橫的阻礙,可以把微觀的事物放大化,亦可以把宏觀的事物細小化,通過各種處理方式,把各種事物和現象直觀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利用文字、聲音以及畫面的不同組合來詮釋現實當中學生不可能觸及的意境,使那些呆板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形象地涌現在學生的腦海里。以此來擴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深刻地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
例如,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中所涉及的一些有意思的片段,把它們剪輯成一部富有海島風情的錄像片,里面所包含的片段可以是海灘、海底動物等一些能夠引起小學生興趣的事物。可以是這樣一個畫面:一望無際的海灘上,有一只海龜慢慢地從淺海域爬上岸,周圍躺著零零散散的貝殼;有幾只海鷗降落在海岸線上,等著它的食物露出羞澀的臉龐;海水拍打岸邊的石頭沖擊出無數的浪花,在大海的深處,有許多魚兒悠閑地游來游去,偶爾藏匿在千姿百態的珊瑚里與伙伴嬉戲,時不時有海底動物的叫聲傳來。我想,用這樣的畫面去教《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文,對于小學生而言,臨其境,聞其聲,是最能夠引起共鳴的。
總之,在知識信息化這一大背景之下,當今教學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了,小學語文教學亦是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使處于啟蒙的小學生盡早地面對大千世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充溢了學習情境,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死板的知識生動化、具體化,以一種動態發展的形貌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不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適度,物極必反。因此,在現今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要有度,不能夠讓學生處于一種茫然的狀態中,把語文課變為課件欣賞課。
(瑞金市八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