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精心創設和豐富各種學習情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體驗感和濃郁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接受體育教育,感受運動樂趣。
一、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在教學過程之初針對所學教材,由教師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中探究問題的答案,如:教蹲踞式跳遠時,先設問助跑的節奏是怎樣的?助跑的距離應怎樣量?這個技術動作的關鍵是什么?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讓學生去自行“發現”,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自己作為發現者的權威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就必然會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高。
二、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創設合作探究情景,培養創新思維
創造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創新能力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更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少年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他們也是天生具有創造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一些教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盡量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促使學生被動地去“主動”思考,推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必須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如果教學總是沿著教師指出的確定前提出發,經過合乎規定的學習過程,再得出確定的結論,勢必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妨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三、創設困難磨煉情景,學會放棄,敢于失敗
在體育教學中,也并不全是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勝利的感受,在一些時候,讓學生承受失敗與困難也是相當必要的。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和提高要求,加大困難度等方法,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來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勇敢頑強、努力拼搏的精神是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目標之一,但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反而造成某些過于自信的人不愿直面挫折,不敢接受失敗的心理。因而他也往往采取更為積極、競爭、冒險的行為,將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如果任其這樣繼續下去,會使其心理扭曲,甚至造成肢體傷害。這時教師可側面引導他們暫時放棄,敢于失敗,勸誡他們“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失敗乃兵家常事”,事后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原因,潛心鍛煉,等時機成熟,以備再戰。
在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可以成功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形成了生龍活虎的互動局面,使學生在教學中能夠輕松地獲得全面的發展。
(唐山市豐南區柳樹0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