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改最大特點是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要讓學生體驗生活,給學生提供創新和交流的平臺。這有利于體現師生交往互助、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課程改革;數學教學
一、生活中的數學就相當于課堂數學的外延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案例“兩位數加兩位數”“100以內加法”。教師首先創設了一個情景:某旅游點開業了,二年級四個班準備去參觀這個旅游點,可學校只聯系了兩輛車?!澳銈兛?,哪兩個班合乘一輛車比較合適呢?”教師邊說邊出示以下的信息:每輛車限乘70人?!笆裁唇邢蕹??”“限乘包不包括司機?”一位同學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安话?,限乘是針對乘客而言的,是提醒司機這部車最多能載多少乘客的,所以不包括司機?!薄皯摪ㄋ緳C,既然是限乘,就應該指車上所有的人,司機也是人,當然也包括司機在內?!钡降装话ㄋ緳C呢?教師按照學生的觀點把學生分成兩派,讓學生自由辯論。于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在唇槍舌劍中,在針鋒相對里,達到了高潮。單獨看這個教學片段,應該說教師是尊重學生的,教師也是順應學生的興奮點調整教學的,并且生生互動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的辯論也是精彩的……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兩位數加兩位數”是一節數學課還是一節生活常識課?是應該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還是應該教給學生生活常識?生活中的數學是否就等于數學的外延?生活中的所有內容都是我們數學應該教學的內容嗎?如果是,數學課和語言文字課、生活常識課,甚至生物自然課有什么區別?數學又憑什么單獨作為一門學科而獨立存在呢?
但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對非數學性問題關注過多,必然導致教師傳授數學基本知識和數學基本技能時間的相對不足,必然導致每一課時數學教學目標難以落實和完成?!捌ぶ淮?,毛將焉附”,沒有了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地落實,沒有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地保障,學生的數學學習還稱得上是數學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學習還有何意義?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面對棄語言文字訓練的語文教育,曾語重心長地說過“語文首先是姓語”。其實,對于廣大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數學又何嘗不首先姓數呢?
二、算法多樣化就是算法全面化,并且要優化
在“計算方法單一,過于注重計算技能地提高,忽略學生個性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了“算法多樣化”的問題,于是,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就花大量時間去追求算法的多樣,以致影響了其他目標的達成。為了尊重個性,還經常說“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
我認為算法多樣化不是簡單的教學游戲,也不是為了尊重學生個性地表現,應該提倡有價值的思考,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并不是每次都要“盡其所有”,就算“盡其所有”也還是有“優”“劣”之分的,多樣化算法展示后,教師既不能讓學生各自保留各自的算法,也不能人為地選出和規定一些“最優”方法,而是讓學生在交流、比較中充分感知、理解該算法的思考角度,體驗各自的長短處,然后作出自主的選擇。很多情況下,考慮到學習過程的延續,為了接受新知識的需要,還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其中一種算法。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有一道題目;“一個曬鹽場用100克海水可以曬3克鹽。如果一塊鹽田一次放入585 000噸海水,可以曬出多少噸鹽?”允許算法多樣化,肯定會出現算術法和比例算法,使數學看清運用比例法,不必兩次化單位,從而感知用比例知識來解決的優勢,學生很自愿的接納這種方法;另一方面又通過這道題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知識的應用,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公開課中不一定要實行“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在很多公開課中,發現存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小組合作幾乎成了所有公開課中的一道“佳肴”,這些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成功。合作學習早在19世紀就出現在西方課堂的教學中,有人譽其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數學改革”。但即使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如果把它變成一種機械的、刻板的操作,且一味地套用,也未必是好事,因為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應該有它存在的土壤,有它成長的環境。
四、數學課堂教學要生動,并非熱鬧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上學生變得主動了,變得活潑了、積極了,他們自由放松地進行各種活動,大膽、自豪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這正是人們所期待的??赏瑫r,也不難看到為追求形式新穎,一節課中安排的活動太多,讓活動取代了老師的講解,讓活動取代了數學思考,丟掉了數學課應有的特征。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是必需的,但數學課基本的特征不能丟,那就是課堂上學生的聽講、思考、練習,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斩吹臒狒[是不可取的。
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有很多困惑和思考,認為對新課程理念把握不準的人是我們做教師的。其實不然,所處位置不同,看問題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果也不同。希望在實踐第一線的同仁們一起來探討類似的問題,共同提高我們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ㄚM州市紅旗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