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作為英語教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改變目前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發展。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高中英語新課改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全面轉變高中英語教師教學理念和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新課程重視教材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和開放性。為了能與之相適應,英語教師在積極參加新教材培訓的同時,還要努力學習和提高專業水平。在英語教學中,要實現“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這一理念,就需要改變教學過程觀,進而建立新的評論體系,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那些聽說強于讀寫的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新課改突出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新理念,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是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自主和合作。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和啟迪。合作學習無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從而產生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但實際上卻思維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的效果。
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突破口。《課標》指出,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而且要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及過程和方法,“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最終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是新課改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遵化市東舊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