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在音樂中是指樂曲中的一列音,在樂音體素中的具體位置。通常都是以首調唱名法中唱名“1”來確定調的高低的,如C調是指音名C唱“1”,G調是指音名G唱“1”,它比C調高了一個純五度等。
在目前音樂理論著作中,對“調”這個詞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兩種:“音樂中主音高度加調式類別叫調”和“調試中主音的音高位置叫調”,其他說法還有。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這兩種說法和其他的說法都不夠科學。如C大調和a小調,主音音高和調試都不相同,如按上面的解釋應該是兩個調,但代表這兩個調的調號確是一個,即C調(1=C)。再如,C大調和C小調主音都是C,它們是一個調還是兩個調?很顯然,前者是C調,后者是bE調,這和上面的兩種說法也是完全格格不入的。再如,四川民歌《菜花》它是一個降號的歌曲,主音唱“6”,在五線譜上的位置下加一間,音名是D,如果按上面的兩種解釋,那么它是D調嗎?很顯然,它是F調不是D調。
也有人將五線譜中記有一個升號的調叫做G大調;兩個升號的叫做D大調等,這里應該指出:G大調、D大調是調式名稱,并不代表調,它們可能是G大調和D大調,但也可能是e小調和b小調。同時,還可能是民族調式。
還有人受上面理論的影響,認為C調、G調等不是調,因為它不能說明主音的音高位置,也不能說明上面調式的類別。
我認為在音樂實踐中,調式和調是兩個名詞,我們決不能混為一談。一首樂曲,需要唱(奏)幾遍,再分析其中的音階結構,而后找出主音,才能確定它的調式。而確定調則不需要這樣做,如簡譜中1=C就是C調;1=bE就是bE調等。在五線譜中,我們可以根據調號找出樂曲中的調。如應該升記號的是G調;一個降記號的是F調等,決不能用調式主音來代替調名。所以,目前上面流行的兩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綜上所述,可以為調下這樣的定義,在樂曲中,首調唱名法中唱名“1”的音高位置叫做調。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也能較快地確定調名。
盡管如此,這個定義還是不太理想,如用固定唱名法如何確定調名?所以究竟如何對調下定義,讓它既準確,又完善,則需要進一步探討,需要音樂同仁進一步研究,使它逐步完善、科學。
(唐山市豐南區唐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