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給學生的真實感覺是聽不懂、難學、枯燥、無用,希望自己早日擺脫數學的桎梏已成為這些學生的直接心聲。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學生如何有效地學,如何通過教學更好地促進人的發展等問題是目前國內外教學專家及廣大教師研究的主要課題。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
一、因材施教,發展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因材施教。如針對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課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生智能的差異,在課堂提問、例題講解、鞏固練習上有區別,所要求的思維程度不同,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培優”“補差”。
1. 分層質疑,啟發思考
將知識分成若干個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學習活動逐步解決問題。教師要注意把握提問的策略,讓各類學生均有輸出信息的機會。通常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的研究;在突破重、難點或概括知識時,發揮優生的作用,啟發全體學生深刻理解。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知識,這樣能夠較好地解決教材的統一性和學生個性差異的矛盾,使學生都有所得。
2. 分層考查,查漏補缺
過關考查是根據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實行分類考查。每份數學試卷都包括基本題、提高題和深化題三大類:基本題是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提高題是供差生選做,中等生和優生必做的;深化題是供中等生選做,優生必做的。三類題的比例是基本題占80%,提高題占15%,深化題占5%。分類考查后,對沒有過關的學生,應做到個別輔導、分層教學,建立幫學小組等方法進行幫助。
3.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數學還應當倡導主動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有助于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現行的新教材很好地執行了這一理念。每冊書都設立了研究性學習材料,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多樣的學習方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m7oYcDy8XzGc61KLDt0KmxeXtvdifzNmwxlzxhNx9Ew=應重視對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應從教材的例習題和平時的練習題中,合理選材、組材,編制研究性學習素材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以及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生動有趣的變式練習
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成功,包括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得到很好的應用,解答習題時的正確等,可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知識水平、認識心理的差異特點,精心設計生動、有趣、富有魅力的變式練習,從而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成功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讓學困生吃得了,優秀生吃得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展。例如,教師可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好強、好勝、不甘落后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要注意把學生個人競爭和集體競爭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完成任務,為集體爭取名譽,使不管什么能力程度的學生都能為集體增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并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三、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利用直觀教具和自己動手操作獲得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是不同的。研究表明,人們在學習時,如果僅靠聽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動手做,可以達到90%以上。但是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需要動手操作。動手操作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對數學的理解,能用數學的語言、符號表達和交流。教學“有理數的乘法”時,教科書所創設的情境是用甲水庫四天水位上升的量和乙水庫四天水位下降的量來引入有理數的乘法。如果課前在小黑板上畫好兩個魚兒游動的水庫,再準備好八條等寬的彩條。用添加彩條的辦法表示水位的上升,用拆除彩條的辦法表示水位的下降,不僅能直觀形象的說明問題,而且能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開辟第二課堂,展示閃光點,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特別要給學生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振動,開始對學習數學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行為要規范,做個好學生,引導他們逐步學好數學。
總之,追求有效教學,關鍵在課堂。在新課程實施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一切出發點與歸宿都必須指向學生的需求,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使學生學得有信心,教師教得順心。
(邳州市官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