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材中規定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心智、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整體提高人文素養。英語教學是整個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利用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也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之一,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內容涵蓋歷史名人傳記、自然災害、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能源與交通、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音樂體育、婦女權利等。教材豐富的思想內容能否充分獲得利用,主要靠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挖掘教材潛在的德育因素,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在教學中滲透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一、正面教育法
在課堂向學生講授知識的進程中,對那些蘊藏著德育思想的“隱性文章”,我充分發掘其思想意義,采用正面講解的形式,盡最大努力使用學生能夠聽懂的英語,啟發學生思考,使之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道AOISnBH321jB9idlDOOP/FLkzdt4943iW7BO9zUbXd4=德素質。如必修1“朋友和友誼”、如必修2“北京申奧成功”,在課堂教學時,應不失時機地為學生營造“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未來的社會化、專業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團隊協作成為人們完成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可要求學生進行一些group work或pair work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在群體中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協調與他人的關系,為日后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二、利用名人效應
在現行英語教材的編排中,有不少名人的事例,如必修2中的Nelson Mandela,必修4女英雄Jane Goodall和林巧稚、農業生產中的袁隆平,選修八中Sharing Jo對非洲兒童的幫助等等,在講解完知識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向學生提出問題: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成功的背后靠的是什么?引導學生通過解答這一問題,增強愛國成才、進取奉獻的精神。
三、利用名言警句
英語中有不少思想內容豐富的名言警句,這些名言警句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把它們與現實結合起來,向學生現身說教,闡明事理,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去努力、去實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名言昭示法既可以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在明白道理的同時理解英語、掌握英語。
四、頭腦風暴法
日常教學進程中,在結束一單元后,組織學生討論本單元包含哪些方面的德育內容。這樣的做法,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要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和幫助學生們,他們幼稚的心田終會被播下充滿愛的種子。討論法既能幫他們復習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同時思想也得到了升華。選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體現在選文話題的數量上,教材選擇最多的話題是“外族文化”。
總之,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內涵豐富。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抓準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使他們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發展智力,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塑造現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戰,適應社會的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淳化縣淳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