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產生以后,在它漫長的發展歷程中,許多教育家基于自己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越來越關注師生關系、教育公平的問題,課堂師生互動的公平性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課堂師生互動公平性的理論依據
1.課堂師生互動的公平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給教育系統新課標的實施帶來了教學改革的新形勢,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已成為每位教師的基本工作要求和任務。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也是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去理解學生個體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改革都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課堂師生互動的公平是民主化進程的必然趨勢
人民的平等意識在不斷地提高,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會追求平等的權利。因此,平等的教育體現出的應是讓所有學生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接受到事實上的公正和平等。
二、建立公平的課堂師生互動關系的意義
1.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與和諧
在公平性的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不再以權威的姿態出現,不再是一切問題的終結者,而是以一種學習者兼朋友與建議者身份出現的學生的學習伙伴,是學生的一分子。這樣在教學中就縮小了師生之間的差異,實現了師生的積極互動。
另外在這種公平性的課程實施環境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關系上,以學習為中心,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教服務于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生能否主動學習。教師要有清醒的認識,在課堂上關注學生行為、情緒的變化,并及時做出調整,始終把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舞臺之上。通過這樣的課堂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有了成就感,才會始終參與進去,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雙重雙邊的動態的、立體的關系,彼此在交流中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2.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一堂課中,教師教學的內容、講課策略以及教師的態度及行為方式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是個體發展的重要內容,而自我的發展離不開個體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因此,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態度、顯性或隱性的評價也將左右著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積極、正確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改正不良品行,進而促進學生自身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將課堂看做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場所。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將課堂作為一種教學資源,通過教師提供的背景材料和為學生設計各種獲得形式,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享受生活,從而獲得全面發展。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努力學會不斷地、從不同方面豐富自己的經驗世界,努力學會實現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公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創造性的轉換,逐漸完成個人精神世界對社會共有精神財富具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占有。”這一對教學任務的界定,實際上從本體上說明與論證了教學中學校的作用及其意義,強調了學生的自我建構及對外部影響的創造性占有。換言之,從課堂互動教學的視角看,通過教師的設計和學生的參與,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場所,使學生能在這種生活中獲得富有個性的發展。
3.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的專業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專業知識的發展、專業才能的發展及專業情操的發展。“一個教師的專業知識是否淵博、教學技能和策略是否掌握甚至嫻熟運用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條件,而專業態度和情操也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重點。所以,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對于教學,特別是互動教學,教師的作用同樣重要,作為主體的互動的一方——教師,需要在各方面提高素質,這是教學的前提,也是課堂互動的基礎。
(1)可以促進教師觀念的更新。教師不僅要認識到教學具有創造性,還要意識到教學對于學生生命意義的重要性。創造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按照教學規律并能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認識到教學對學生生命意義的重要性,需要教師從學生日常行為和言談中發現學生成長的需要、能力和習慣,強化學生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度。教學絕對不是教師在獨白或表演,而是為互動、交流提供背景與平臺。此外,教學還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意義賦予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習視為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這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各種結構性的知識和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
(2)有利于創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公平互動的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上。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學過程中地位的平等。這一般包括知和情兩個方面:從知的角度說,教師與學生只是先知和后知的關系,不存在施恩者和受恩者以及尊卑關系;從情的角度講,學生與教師一樣,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意志,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擁有舒展生命、表達自己的空間。互動體現為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設計,促進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強調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經驗、知識。互動并非形式上的互動,并非我問你答,而是一種實質上的互動,即雙方在尊重對方見解的基礎上的相互啟發與合作。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相對的公平,是我們老師的一種追求,一種理想,要我們齊心協力去實現的目標。在這一追求的過程中,教育不公平現象可能會暫時地或階段性地出現,但這不會阻擋我們追求公平的腳步。教育公平是我們教師終身的追求,實現公平的教育是我們理想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 安徽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