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校四年級老師共同參與了“大作文研討課”的實驗,經過認真整理研究材料,對整個研究過程的回顧思考,我對作文教學總結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作文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1.作文等級制
就作文評估而言,我覺得不要把作文評估卡得那么死,不要那么的量化,不要那么一分半分地摳。而要讓學生盡量淡化對分數的注意,強化對寫作本身的興趣和信心。特別是在平時作文訓練的時候,更應該教育和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每一次的作文訓練、作文評改,其目的仍然是一種“誘導”,誘導學生寫得多,寫得好,誘導他們產生興趣,堅定信心,使他們感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樣才能在考試和運用時充分發揮和大膽創造。
我把作文評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甲”等人數最少,多則每次七八個,少則兩三個人或沒有,幾乎都是班里寫得最棒的文章才有幸獲得。乙等和丙等人數是班里中等作文水平,人數較多,丁等最少。乙等可加1分,甲等可加2分,甲等中最好者可選入我創辦的班刊《小作家美文集》,班刊中最好的文章由老師通過郵箱向各級刊物投稿。
2.大量閱讀
每學期我會組織學生每人捐三本以上課外書回班里,這些圖書的類別各種各樣,有科學類的,有童話類的,有歷史類的。我還把這些圖書編了號,在班級里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寫讀后感,做讀書卡。這樣下來,學生的閱讀量大大提高,積累的詞匯也就自然多了起來,寫作時就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總之,小學生的習作要以鼓勵為主,興趣是關鍵。
二、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學生通過不斷地修改自己的習作,可以磨練出自己的語言,悟出寫作的方法!通過本次實驗,我們悟出了這樣的方法:
1.生打草稿
每一次布置作文,我都附加一張作文草稿紙,這張紙可用上學期學生作文本后沒用完的空白紙,這樣也能廢物利用。
2.生在草稿上自改第一遍
這一環節,學生要能改掉一些錯字,能加長一些句子,能把一些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
3.父母或其他人修改
用這一環節前要注意家長工作要先做通。家長一般會有一些想法。要么覺得是老師在偷懶,把應該老師做的工作給家長做了。因此應通過電訪或家長會時讓家長明白家長要參與改作文的重要性。家長在改下一篇作文時必看上一次老師的評語和等級,看該文的優點和不足,這樣老師就會改得更認真,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有利于學生作文的進步。還有些家長會覺得自己改得過多,會不會讓人覺得是家長寫的或讓孩子有了依賴思想。這里要讓家長明白老師批改的也很辛苦,按一個班四十人算,一人改十分鐘那也得連續批改六七個小時。所以是無法做到十分詳細批改的,因此家長改過的作文再讓學生謄抄的話,學生會從中明白作文原來這樣寫會更好,也明白了一些作文修改的方法。而且家長寫得好的地方,老師在班里一表揚,下一次偶爾家長沒空改,孩子也必定會想方設法寫得和上一次一樣的好。如果有些家長因為自身水平有限,無法改動,那可以讓其他比孩子水平高的人幫改。如再找不到,家長也應在草稿上簽字,以督促孩子認真完成。
4.謄抄下來
這一步唯一的要求就是書寫工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師改
我一般是從優點和不足兩方面來評價一篇文章的。
6.講評完作文后,師交叉打亂發作文本,交換閱讀
學生因為自己的作文會有讀者,所以下一次寫的時候也會認真許多。
三、學生初學作文中難以達到字數要求的處理
學生寫作文,最難的莫過于字數難以達到要求了,初學時那簡直是數著字數來寫。針對這一點,我讓學生學習四大名著中的寫作手法——使用小標題,并布置學生最感興趣的作文話題來練習。如《宿舍趣事》,沒要求寫幾件趣事,那用上小標題的方法,三件趣事不夠就寫四件,四件不夠就寫五件,別說四五百字,一兩千字也不成問題。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