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期,作為教師應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幫助幼兒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培養他們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經過不斷的探索,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
一、多方位提問,促進幼兒積極思維
小班幼兒年齡特征,決定了小班學習活動的素材,應來源于孩子的生活中,但卻要經過我們教師加工、潤色后,才更適宜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的提問設計從“開放性、啟發性、趣味性、針對性”出發,讓孩子積極回應,快樂對話。如在活動《貪睡的太陽寶寶》中,我設計了“太陽是什么樣?”等問題,讓孩子們充分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充分的想象,鞏固了孩子對太陽特征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經驗。
二、多角度提問,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在設計學習活動的提問時,提問盡量想要有所創意,具有開放性,還要以點狀提問,多角度設疑,這樣才能讓他們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來思考問題。如在《熊寶寶的小芽芽》的生活活動中,我就以熊寶寶的口氣提問:“我是熊寶寶,為什么我的種子不結果,請你們幫幫我,想個什么辦法?”這樣,孩子們以角色的身份投入到故事的情境和氛圍之中,想象自己幫助熊寶寶想辦法,獲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多有效追問,了解幼兒真實想法
在活動中,會出現教師提出的問題,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想象肯定或否定孩子的回答,而是面對孩子表述不清或不大明白其含義時多追問一句。在《穿鞋》中,當我問到:“你喜歡穿好朋友的鞋嗎,為什么?”天豪站起來說:“不舒服,腳疼。”我追問了一句:“那你為什么會腳疼呢?”“因為我的腳大,他的鞋子太小了!”通過我的追問,讓孩子體驗到了大膽表達的機會。
四、多嘗試實踐,促使師幼積極互動
在提問設計中,往往也會體驗到失敗。在《撿樹葉》的活動中,我設計:“如果你撿了一片樹葉,你想它是什么?”的提問,本來我預想孩子肯定會大膽進行表達。可在事實中,孩子們的思維非常局限,根本沒有想象可言。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是由于提問本身的問題,而是自己沒有把握好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孩子在這個階段對于秋天方面的經驗積累不夠,教師過高的估計,讓孩子無話可說。
總之,讓幼兒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產生問題,進而在老師的支持下,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幼兒園工作者的面臨的一個重任。
(作者單位 江蘇張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