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市生物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比以往有較大提高,生物教學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當前素質教育和課改要求相差甚遠,生物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師唱主角”的課數量不少
在本次評優課中,一些課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多數學生當“觀眾”,缺乏“立體式交流”。教師按照自己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引導學生按自己的程序學習,而學生的學僅僅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某一次評優課后,我與授課教師交談:“這節課的氣氛有點沉悶。”他解釋道:“學生配合不好。”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角色。教學,教學,究竟是“教”服務于“學”還是“學”為“教”服務?素質教育的理論是給予了明確回答的。“教師唱主角”的課,即便教師表演得再精彩,也稱不上是好課。
2.教法陳舊,教學媒體運用不當
有時一堂課聽下來總感覺到“累”。授課教師整堂課連珠炮似的發問,全體學生齊聲回答,教師在講臺上忙得團團轉,一會兒用多媒體,一會兒用實物展示,課堂似乎很熱鬧,很好看。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審視這堂課,想想學生在這堂課中學到什么?教師不注重教學設計,忽視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忽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本次所聽的課雖都運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體現了傳統的教學手段所沒有的優勢。但多媒體的運用應根據教材、教學內容等具體情況的需要而用,不能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若教學手段脫離了教學本身,則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會流于形式,華而不實,造成了負面影響。
3.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
當前,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認識發展水平較低,依賴心理強,心理波動大,自覺性和自治力差”的特點,本人在所聽課中,只有少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眾所周知,如果學生缺乏健康而穩定的心理品質,學生就不會有持久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從根本上說就不會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許多學者認為,培養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三個原則:以生為本;以內為本;以遠為本。通過以上努力,應使學生體驗到培養非智力因素所帶來的快樂,形成自我驅動的力量,以持續地發展,提高自己。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建立健全培訓激勵機制,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加快生物學科基地的建設,加強教師生物實驗技能培訓;重視教育科研,加強科研能力的培訓;加大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培訓;加大教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七道溝學校)